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嘛,一家三口的注意力基本都在这些点心上面,所以其他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多说的。

吃完了蛋黄酥和面包,三人皆是赞不绝口。

哪怕钱氏没有见过苏云,对她也是格外印象好。

李家人都属于那种接受能力特别强的,对于苏云的这些好东西,基本上都可以照单全收。

而且钱氏和李临章,哪一个不是念过书的?

再加上二人从来都不是什么迂腐之人。

正因为如此,俩人的眼界也比较开阔。

对于苏云制造出来的这些,不管是吃的也好,精盐也好他们都是十分喜欢的,因为这些可远远不止普通的商品这么简单。

自古以来都是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现在就是如此。

要不是担心蛋黄酥什么的半路上容易坏,李临章都想拿去京城了。

不过,他想的可不是拿去讨好那位。

伴君如伴虎,李临章不可能这样做。

万一苏云让那位看上了,直接做了宫里的厨娘就不好了。

所以,李临章其实想的还是多讨好自己的岳父。

钱侍郎跟钱氏差不多一个德行,两人不愧是父女。

其实李临章前段时间已经把精盐的事告诉给了钱侍郎,还特意送了一小袋过去,也不知道对方收到之后有没有往上面说。

不过现在哪怕是侍郎已经说了,那位的意思也没这么快到这里。

京城里清海镇很遥远,这一路上得经过三个州府,而且还是至少。

州府可是相当于现代的省的面积。

也难怪苏云每次说自己想要把苏周的店铺开往京城,林杰成一开始也是完全不相信了。

三人吃完点心,回味无穷。

钱氏也忍不住道,“爹平素最喜欢研究这些外物,要是他也能吃到就好了,可是这东西送的慢了,送到了京城,说不定都要长毛了。”

至于信鸽,虽然比人快多了,但是它们可拿不动点心,只能拿一张小小的纸条。

“那下次我们将外公请来,让他亲自来这里。”李婉清说道。

“下次得是什么时候?”

钱氏掩面一笑,“说不定那个时候咱们都要去京城了。”

“是啊……”

李婉清随口回了一句。

等她反应过来,才知道钱氏刚才说了什么。

她一脸见了鬼一样的表情看着钱氏。

“娘,我们真的……”

李婉清皱起眉头,心里很是沉闷。

“我们真的要回京城啊?”李婉清明显是不想回去了。

她对苏云是真心喜欢,甚至都想把人直接接家里来了。

很可惜,哪怕李临章收了苏云当义女,苏云也没办法跟李婉清一起,因为她已经嫁人了。

钱氏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女儿在想什么的,她叹了口气,“这也是一早就决定好的事情,你爹过来这里,主要是现在不缺官职,也就清海县城这里迟迟没有县令,刚好你外公又想要你爹可以磨砺一二……”

“不用说那么多。”李临章提醒道,“就算没有岳父,这里也是不能久留的。”

“不过这儿有苏云这样的人在,日后怕是会有不小的发展,就是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了……”

李临章想的,顶多就是这里繁荣一些,人多一些。

他想不到的是,其实苏云脑子里想的都是要把这清海镇变成一个经济中心。

这种话要是说出来,哪怕很多人不懂经济是什么意思,但是知道中心这两个字的含义就行了。

不过,苏云也不会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外人就是了。

她顶多会跟周泽絮叨两句。

“那爹爹就别走了,我们一直留在这里,好不好?”李婉清期待啊地看着李临章,想要让他答应下来。

然而钱氏和李临章都是摇头。

他们都已经答应了钱侍郎,而且入朝为官也算是李临章的夙愿,就守着这么个破地方,李临章还是不愿意的。

只能说人各有志,李临章也没有任何看轻这个地方的意思……

“哼!我就是不想回去京城,京城里那些贵女,哪有云姐姐这样有趣?他们总是拐弯抹角说话,而且又不懂怎么好玩,更是不懂庖厨……无趣!无趣!”

李婉清见过苏云之后,再看京城那些琴棋书画都堪称精湛的贵女,就可以说是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总而言之,她就是很不喜欢那些装模作样的。

钱氏忍不住笑了笑,“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你那云姐姐指不定也不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是京城那些贵女却是精通的。”

“才不是。”李婉清摇了摇头,“你们都不知道,云姐姐写诗作词很厉害的。”

“你每日里不学无术,哪里知道什么好坏?”李临章听了李婉清的话,只觉得想笑。

“我就是知道。”

李婉清眨眨眼,“我之前在清海镇住了一段时间,看到云姐姐的两个弟弟在背诗词,我都没有见过那些,后来问了才知道是他们的先生让他们背一背的,而且那些诗词就是云姐姐写的。”

李临章和钱氏面面相觑。

两人眼中有好奇,也有不可思议。

既然是苏家两个小公子的先生,那必定不是乱七八糟的人。

“那你还记得么?”李临章又问。

“记得几句……”李婉清点头。

她想了想,便念了几首出来,“有一首我记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就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婉清一连念了好多首出来,可惜没有完整的。

李临章和钱氏越听越是惊讶。

二人都恨不得把所有的誊抄下来。

这些诗词他们的确是闻所未闻,而且全部都是上乘佳作。

就这样的文采,别说是京城贵女,哪怕是那些才子都多有不如。

“这些……真的是你云姐姐写的?”李临章又问。

“那当然了,我亲耳听的,而且云姐姐不太愿意承认……苏城说云姐姐作了好几十首诗词,都给了那位先生看。”

“大才。”

李临章不由地感慨,“就连我的先生,恐怕都多有不及。”

李临章的先生可是京城的学海书院的夫子。

学海书院的学子满天下都是,书院传承已久,就连国子监的夫子都是出自学海书院,所以哪怕是皇帝,都要给书院几分薄面。

而且学海书院号称天下学子最向往的圣地……

由此可见,学海书院的先生有多厉害。

现在李临章说出这样的话,钱氏倒是没觉得惊讶,因为她知道这些诗词有多妙。

反倒是李婉清,震惊不已。

她只以为苏云性子洒脱有趣,而且精通美食,没想到苏云作的诗词也这么厉害!

李临章顾不得多想,道,“你能不能去询问一下苏姑娘,看看是不是可以誊抄一份出来?要是可以的话,我们也不会胡乱用……我只想让夫子也看看这些……”

李临章对苏云恭敬了几分,就连称呼都从以前的直呼其名,到了现在的苏姑娘。

书院夫子年纪已经大了,对这些很是感兴趣。

李临章家境贫寒却能够从学海书院出来,多亏了他的这位夫子。

因而李临章很想要孝敬一下老人家……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到时候直接禀明这些诗词是谁写的就好了。”

李婉清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可以啊。”

“当真?”李临章狐疑地看着李婉清。

“当真。”李婉清笑道,“因为先前苏城都说了,云姐姐对这些不感兴趣,她只要菜谱没有丢就好了。”

李临章闻言,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有如此大才之人,居然只想当个满身铜臭味的商人?

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李临章也可以理解,因为苏云出身不好,还是逃难来的,而且又是女子……

不过这也可以说明苏云真是天纵奇才!

“对了,云姐姐先前还给苏城他们讲故事呢……”

“故事?”李临章没多在意。

“说说看。”钱氏倒是很感兴趣。

“云姐姐先前讲的故事是三国演义,我都没有听到前面的,只记得苏城他们说了开头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李临章已经说不出其他夸赞的话来了,只能单单讲了一个好字。

“然后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李婉清说完忍不住摊了摊手,“然后我就不知道了。”

李临章听到那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心里更是震撼。

这样的道理,虽然很多有学识之人都知道,但是苏云一个小姑娘能够看的分明,着实不简单。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封信交给夫子了。

“你还听了什么?”钱氏也知道这些东西价值几何,于是又问。

“我就跟着听了两个小故事。”李婉清撇嘴,显然是觉得自己去的不是时候,“那两个小故事,云姐姐只说是兵法三十六计里面的,反正很有意思。”

“兵法?!”李临章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

“是啊。”李婉清点点头,“云姐姐说她还会很多故事呢,要是有空的话,我真想都听一听……”

李临章现在愈发觉得苏云是神人了。

一个小小的渔女,经商处事不简单,能够研究出制盐妙法,诗词功底更是深厚如海,还精通兵法,这简直就是鬼才!

这样的女子,哪里是什么普通的商人。

而且如果那些兵法什么的是真的,那苏云就不该因为是女子而止步于此……

各朝各代,真正的人才难寻。

若是可以重用苏云这样的人,说不定陛下会成千古明君!

李婉清不知道李临章在想什么,但是看爹娘沉思的样子,又不太敢打扰,于是就坐着喝茶发呆了。

过了一会儿,李临章总算是回过神来了。

他直接站起身,把母女两个吓了一跳。

“爹,你这是要做什么?怎么突然……难不成是衙门有事?”

李婉清皱眉问道。

李临章很少会这样不沉稳,除非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比如冤案什么的。

“不是衙门,你跟我来书房,最好把刚才的话还有你听的故事告诉我。”

“好吧。”

李婉清只当李临章是想要给自己的夫子送去这些,倒也没有多想。

她本来就被养在深闺,哪怕经常出去,也只是到处吃吃喝喝,哪里知道李临章在想什么?

而苏云也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那些,很快就被李临章送往了学海书院。

她本来以为这个时代虽然架空,但是像是一些她有所耳闻的朝代还是有的。

殊不知这里根本没有那些东西,包括一些文化上的存在,都是没有的……

李婉清被自家父亲拉到了书房里,然后迫于无奈开始各种说了。

诗词方面她还要重新去找苏城他们誊抄下来,至于故事,李婉清还是记得的。

比如声东击西、李代桃僵、抛砖引玉等。

有些故事虽说浅显易懂,但是用故事来描述,更加的生动形象。

而且听李婉清说的,这些分明就是被苏云给统一记录在了一起,既然是三十六计,那肯定是有三十六个故事。

李临章记录下来了之后,又赶紧写的一封信给自己的夫子。

“……学生的女儿记录的并不多,诗词日后再给夫子送来……这清海镇周家村苏氏,年方十七,有大才……”

李临章一一写下来,然后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外的学海书院。

他的夫子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是也是桃李满天下。

因而只要夫子觉得苏云有大才,应该是会派人来看看的。

李临章觉得,夫子说不定会想要将苏云请去京城。

至于苏云愿不愿意,那就到时候再说了。

李婉清看到李临章奋笔疾书,然后又这么快把书信送出去,也知道这似乎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了。

她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说了一下,“云姐姐说她就喜欢这里,以后顶多去京城看看,但却不想待在那儿。”

“是吗?”

李临章微微一愣,旋即笑了下,“这样也好。”

朝堂诡谲多变,苏云一个女子还是不方便的。

若是天高皇帝远,那就没事了。

也许苏云可以顺便做一做客卿一样的人。

李婉清又不知道自家父亲在想什么,不过她也没有多想。

既然话都已经说清楚了,自家爹爹当然不可能对云姐姐怎么样了。

此事终了,李临章也算是松了口气。

实际上,他听到那些诗词的时候就已经在想要去见苏云一面了。

之前因为对方是个商人,李临章架子摆的有些大了。

现在得知对方是高人,自然不会再那样。

不过,苏云应该也是不介意的。

————

苏云可不知道李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她这几天都在忙着教导赵浩然做这做那的。

赵浩然在做点心这事上还是有基础的,所以孺子可教,不需要苏云多操心。

之后,苏云不仅教了他做蛋黄酥、面包,甚至是蛋糕还有饼干,都教给了他。

至于布丁果冻什么的,就得以后再说了。

这些点心都是可以提早做好,然后等着有人来买的。

苏云让赵浩然先做好准备,然后又关了怡然斋的门。

街上很多人都以为怡然斋是已经倒了,还有些人觉得可惜。

赵家人待人宽厚,尤其是赵浩然的父亲,对于街坊邻居十分大方,所以他们都过来问了。

后来知道只是暂时关门,这些人也都是唉声叹气,可能是觉得怡然斋支撑不了太久了。

赵浩然也没多解释,只告诉众人三天后重新开门,请诸位过来捧捧场。

街坊邻居自然是满口答应,他们总以为那天只会有他们几个人来,甚至出来之后还约好了要一起。

到了第二天,怡然斋就把牌匾取下来了。

街坊邻居都很是惊讶,难不成这怡然斋要换个牌匾?

赵浩然说还要重新开业的,应该不是欺骗他们的吧?

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赵浩然什么意思。

新的牌匾很快就挂了上去,而且还用布盖着,也没人知道那个下面是不是写的怡然斋。

苏云看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便又让赵浩然送了一个请柬去李府。

饶是一家小店开门不需要送请帖什么的,但是李家不一定,那是县太爷,又不是平民百姓,所以通知一声的话难免有些敷衍了,自然还是专门送去请柬比较好了。

请帖很快就到了李婉清手里。

李婉清都好几天没出来了,一看到请帖,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她总算是可以出去了!真的是可喜可贺!

李婉清直接拿了请帖去给钱氏和李临章看。

请帖上邀请的是李家三口,但是苏云觉得可能只有李婉清一个人来,因而也没抱有多大的期望。

殊不知,李临章对苏云的心态都不一样了,看到请帖,他立马就说自己也要去。

若是放到以前,说不定李临章还真懒得去。

但是现在嘛,肯定是要走一趟的。

至于钱氏,那是肯定要跟着自家夫君一起了。

她对苏云已经好奇到了一个程度,要是不去看看,那肯定会好奇的不得了。

于是,李婉清本来期盼着一个人去的,现在却不得不跟爹娘一起了。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但是也没办法直接说出来。

不然的话,自己是不可能出去了。

因为李临章和钱氏到时候肯定有一百种借口让她禁足……

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要是李临章和钱氏知道李婉清在想什么,估计以后都不会让她出门了。

————

很快就到了第三天。

怡然斋在门口挂了一大串鞭炮。

而且苏云还特意让几个孩子帮忙发了“传单”,所以县城里很多人都知道怡然斋今天重新开门,而且还有很多的新点心。

新点心的噱头就是:去京城都不一定能吃到的新款点心。

这个噱头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就相当于现代的炒作。

有些人相信,那就肯定会来看看。

有些人不相信,那也肯定会来看,他们肯定会想要把这个谎言拆穿。

总之,这样的噱头肯定能够吸引一大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