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贤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贤令

赵侯求贤令:

寡人闻,自古受命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唯人求取之耳!

今之天下,列国十侯,纷争并起,争雄于世,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伊尹之未遇商汤,庖人假子也,吕尚之未遇文王,垂钓渭水之滨!故寡人以为,大树起于幼苗,英雄莫问出处!市井山野,安知无伊吕大才,王佐之臣?

若必廉士而后用,则商汤不王也!若非青俊而不用,吕尚老死渭滨矣!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庖食厨下而未遇伯乐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寡人得而用之乎?

……

春月未及过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再次将整个赵国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春日的雪,来得快,去得也快。昨日还是羽雪飘飘,今日一早,便已放晴,一轮红日,再次从崇山峻岭间冒出头来!

朝阳初升,万象更新!

沉寂了一整个冬日的赵国,瞬间就好像春天里的种子一样,纷纷从地里冒出了芽来!勤劳朴实的赵民,穿着冬日春节里刚换上,还没来得及换下的浆洗一新的麻衣,又出现在了田间地头,坊间市里。

“得儿,得儿!~”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刚刚清扫出来的街道上传来,敲击着青石街道路面,也敲击在邑城中赵民的心坎间。

城头上,戍卒头目高声叫喊道:“行人避让,君上特使出城!行人避让,君上特使出城!”

街上行人纷纷避让,侧目望去,却见一骑快马特使,纵马出城,越过吊桥,飞奔而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官道尽头!

一骑!

两骑!

三骑!

……

短短数刻之间,十数骑快马特使便络绎不绝,纷纷纵马出城,疾驰而去,消失在了官道上!

避让的赵人脸上渐渐的浮现出了一丝凝重的神情,这样的情形,赵人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多少年了,至先君悯公,不,先先君之时,赵国便是连年征战,兵戈不休!

一拨赵人打残打伤了,回到了故里,残老终日,垂垂老矣,新的赵人,又拿起了兵戈,上了战场!一拨又一拨,赵国五郡二十三县之地,无论城邑山野,家家戴孝,户户有残!如今,好不容易悯公没了,新君继位,不曾想未及一月,新君便又要准备打仗了!

“宸邑校尉到!~”一声高喝,众人循声望去,却见新任宸邑校尉,年轻英俊的狄蔚,带着两个武卒,疾步走来,走到城门口三丈旗杆前,朗声对两个武卒道:“挂起来,挂高些!”

狄蔚是伯黎部属狄骜之子,年刚十八,狄骜战死云台关城,伯黎便依赵国旧律,征召狄骜之子狄蔚入军,并在伊华正位为君后,举荐狄蔚,任了宸邑校尉,负责赵都宸邑的防卫安全!

城门口,几个赵民低声说道:“快看,快看,募兵令来了,国君又要征募壮士,征收粮草了!”

“再征,再征就只剩下人肉了!连年征战,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哪家还有余粮?”一个赵民有些不满地说道。

“嘘,别胡说,小心被校尉大人听了去,治你一个惑乱军心之罪!”旁边另一个赵民急忙伸手捂住了那个赵民的嘴巴,低声说道。

一个武卒将一卷羊皮纸高高的张挂了起来,挂在旗杆中部,狄蔚又转过身来,朗声说道:“父老们,有识字的,上来给大伙儿念念,某还要去别处张挂!走了,去北门!”后面一句,却是对身后那两个武卒说的。

众人朝那两个武卒手上望去,却见两个武卒手上还抱着十来卷羊皮纸!

狄蔚带着两个武卒刚一离开,旗杆前便聚集了十几二十个赵民,其中更有人说道:“蒙老,你不是识字么?给大伙儿念念,这次又要招多少兵,征多少粮,跟哪国开战了!”

被称为蒙老的褐衣老者,抬头望着旗杆上张挂着的羊皮卷,嘴角抽动了几下,身旁的赵民便又催促道:“蒙老,你倒是念啊,怕甚?老汉上了七次战场了,还在乎多这一次么?”

说话的赵民,不过三十来岁,却已经上了七次战场了,旁人闻之,不由得纷纷侧目。

“就是,不听了,不听了,大家都回去修整兵甲,明日出征吧!”又有赵民大声说道,周围几个赵民果然默默散开。

蒙老这才蓦然一惊,回过神来,急声叫道:“回来,快回来,是好事,这是好事,不是要打仗,不是要打仗了!”

“不打仗,那是做甚?”又有赵民聚了过来,朗声问道。

“求贤令,国君发布的是一道求贤令,是一道求贤令啊!”蒙老激动地说道。

“求贤令?什么求贤令?”有赵民目不识丁,对于求贤令的意思,自然也是懵懂无知的。

“就是国君要为国求贤,兴盛赵国!呶,大伙听听,国君是这样写的:今之天下,列国十侯,纷争并起,争雄于世,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伊尹之未遇商汤,庖人假子也,吕尚之未遇文王,垂钓渭水之滨!故寡人以为,大树起于幼苗,英雄莫问出处!市井山野,安知无伊吕大才,王佐之臣?”蒙老激动地说道。

略微停顿了一下,吞了一口口水,蒙老又说道:“国君这是要唯才是举,不论门第出身,只要有富国强民之策,皆可举荐给国君,国君将许给他高官厚禄,直至封候拜将,亦未可知!”

“啊,我想起来了,前几日,我听邻家子说,我大赵之丞相,曾是薛国丞相的门客,就因为国君惜才爱才,只其有治世之才,故而邀请至赵,委之为相,做了我赵国的丞相呢!丞相啊,那可是一国丞相,国君之下第一人啊!竟是个门客出身!”人群中,又有人大声说道。

“大赵丞相,是门客出身?如此说来,国君是真的不论门第出身,唯才是举了!”话音未落,又有人惊声叫道。

“那还等什么,走,蒙老,咱们这就去国府!”一个赵民跟着起哄,拉起蒙老的手说道。

“去国府,去国府作甚?”蒙老懵然无知地说道。

“作甚?举贤呀!”赵民笑着说道,“你老识文断字,正是国之贤才,我这就向国府举荐于你,也好拿份赏金!”

蒙老蒙然一怔,旋即摇头摆手说道:“不不不,国君要的是治国贤才,我大字不识几个,文吏都做不了,如何做得了大官?老哥你就别起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