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三百二十八章 议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二十八章 议政

薛王宫文华殿,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会后,薛王妫翊只留下了丞相韩栎一人,跟随着他的御辇,来到了文华殿。文华殿,顾名思义,就是跟文华有关的一座宫殿,也就相当于薛王妫翊的御书房。

通常情况下,妫翊在早朝之后,就会回到文华殿,在文华殿中召集丞相、柱国上将军之类的文武大臣,继续商讨决定国家大事!武安殿上的早朝,只不过是宣读一些谕令谕旨,以及妫翊和韩栎等心腹大臣早就商量决定好了的事情罢了,真正商量决定国家大事的地方,不是武安殿,而是文华殿中!

在武安殿上的朔望大朝会上发生的那起突发事件,是事先谁也没预料到的,虽然早就听说赵地民风彪悍,赵人悍勇,勇于私斗,但妫翊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王嵇区区一个赵国文士,竟然也敢当着自己的面,在武安殿上杀人,杀的还是薛国一个士大夫贵族!

外臣陛见,随身只能携带礼仪性质的,没有开过封的佩刀佩剑,然而,王嵇,竟然就凭着这么一把没有开封的佩刀,就敢当众动手杀人,杀了人之后还毫无惧色的当众请罪,浑然就没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心上!

赵人,难道都是这样不怕死的吗?还是说,赵人,为了维护他们君侯的威望,不惜付出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若赵人全是像王嵇这样,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来维护赵侯的威望,那赵侯在赵国臣民之中的地位和威望,岂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有这样一个赵人不惜以自己性命来维护的君侯在,赵国,岂不是变成了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入了?这样的赵国,想要战胜它,又谈何容易?

挥手挥退了随侍的内宦宫女后,妫翊跪坐在书案后,又朝韩栎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说道:“丞相,请坐。”

“谢大王。”韩栎行礼致谢后,这才隔着书案,在妫翊对面地板上内宦放着的一块软垫上,跪坐了下来。

妫翊等韩栎跪坐下后,这才又说道:“丞相刚才在武安殿上所言,寡人心中还有些疑惑,还请丞相为寡人解惑。”

韩栎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大王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又何须微臣赘言?”

妫翊意味深长的瞧了韩栎一眼,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又说道:“丞相,你刚才说,若仲大夫无碍,寡人自然可以赦免赵使之罪,可若仲大夫命薄,寡人便应该大兴问罪之师,兴师伐赵,是也不是?”

韩栎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臣之意,便是如此。”

妫翊再次瞧了韩栎一眼,旋即拍手叫道:“来人!”

一个内宦从殿外躬着身子,疾步走了进来,走到了妫翊近前,躬身叫道:“大王。”

“你把刚才太医署的奏报再说一遍。”妫翊眼睛都没转一下,一直盯着韩栎说道。

“喏。”内宦躬身应道,停顿了一下,才又说道:“启禀大王,太医署奏报,仲大夫瞉,天不假寿,已不幸早逝。”

“行了,下去吧。”不等内宦话音落地,妫翊便摆了摆手说道。

内宦急忙又躬身应了一声,倒退着退出了文华殿。

“丞相,仲大夫已逝,寡人是否要大兴问罪之师,兴师伐赵呢?”等内宦退出文华殿后,妫翊才又对韩栎说道。

“大王,兴师伐赵与否,全在大王一念之间,大王若想并吞西赵,自然可趁此良机,兴师伐赵;大王若是不愿伐赵,仲大夫瞉自然也就还活着。”韩栎不慌不忙地朝妫翊拱手一礼说道。

妫翊眉头挑了一下,失声说道:“还活着?若仲大夫家人找寡人要人呢?寡人却从哪里找一个仲大夫赔给人家?”

“这还不容易么,大王只需说,命仲大夫出使北虏获国即可!此去获国千里之遥,山高路远,道路险阻,且途中还有郴、新阳、中山、郑等国,来回间,非数月不可!”韩栎不慌不忙地说道。

“那数月之后呢?”妫翊又追问道。

“数月之后,仲大夫半途遇盗,不幸遇难,大王再对其家人加以抚恤厚赏,仲大夫家人又有何话可说?”

妫翊微微颔首,略微停顿了一下,妫翊才又说道:“丞相,兴师伐赵,与和亲盟赵,丞相以为孰利?”

“大王心中已有决断,又何须再问臣下?”

妫翊瞧了韩栎一眼,然后才又说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寡人还是想再听听丞相的意见。丞相,今日此处,便只寡人与丞相两人,丞相无需藏拙,大可畅所欲言。”

“大王,既然大王有此一问,臣下便大胆直言,冒犯之处,还请大王恕罪。”韩栎直起身,朝妫翊拱手一礼说道。

“丞相,你我君臣相知相守二十余年,寡人信你重你,委你以军国大事,正希望你能大展所能,兴盛薛国!有什么话,寡人可不希望你藏着掖着,打死都不肯说出口呢!”

“大王,大王信重臣下,臣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亦难报大王万一!”韩栎感动地拜伏在地,朝妫翊行了一个大礼说道。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韩栎才又直起身子来,说道:“大王,赵国地处西陲,地不过五郡,人不过百万,且境内多深山恶水,却无良田沃土,每年饿殍于道者,不计其数!而且,也正因为赵地良田沃土稀缺,所产难以供给养活赵人,故而赵地流寇众多,民风彪悍,悍不畏死!”

说着,又略微停顿了一下,韩栎抬眼瞧了妫翊一眼后,才又继续说道:“大王兴师伐赵,且不说赵地山高水恶,道路崎岖难行,战事必定旷日持久,非三五年之功不可!去岁薛赵战事,便是最好的例证,我数万薛军武卒,猛攻云台关数月之久,亦未能寸进,突破云台险关,攻入赵地!”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韩栎又继续说道:“便是突破云台险关,攻入赵地之后,如云台关一般的险地要隘,赵国境内,还不知有多少,赵军若据险死守,步步为营,战事又岂是三五年可定的?一旦薛赵战事旷日持久,我薛军精锐竟陷赵地,东境北境安危,却又如何?便是南境刚与莒国结盟,暂时可以相安无事,可北境东境呢?郑国以及夏王,又岂会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