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式铜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式铜鉴

玻璃和镜子,在伊华所熟悉的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绝对是一件稀松平常的物品,但同时,却又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东西,玻璃窗、玻璃瓶、凹镜凸镜透镜望远镜、反光镜、倒车镜,等等等等,几乎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这个位面时空中,在这个时代,玻璃还被称之为琉璃,被当成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宝石,而镜子,则通常都是用铜或者青铜打磨的铜镜,普通人家,甚至是一盆水,一片池塘,一条小溪,就是他们的镜子!

老宦伊尚那个徒弟,用黄金和琉璃结合的实验,虽然算是失败了(其实也算不上真的失败,因为他用黄金和琉璃结合制造出来的东西,在阳光下,竟然也能够闪烁着点点金光,看起来也十分的绚丽夺目,这样做出来的珠子,倒是一件十分让人爱不释手的把玩物件)。

但是,这个实验却提醒了拥有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的记忆的伊华,琉璃和水银或者白银的结合,却是可以生产制造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让人惊掉大牙的东西——镜子!

跟玻璃的生产制造工艺一样,伊华虽然不会,也没见过如何加工和生产制造镜子,但他却在书本上见到过镜子的制造原理,就是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一层水银和铅!

水银和铅都有毒,对人体有害,而且容易挥发,所以在伊华所熟悉的那个位面时空中,这种制造镜子的方法,已经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玻璃表面上镀银,从而制造出光彩照人,可以让人纤毫毕现的银镜!

因此,在伊华听说老宦伊尚徒弟做的这次实验后,伊华便又稍加点拨了一句:“干嘛不用水银或者白银试试呢?把水银或者白银融化后,涂在琉璃块的一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虽然伊华只是这么提醒了一句,但伊尚和他的几个徒弟,特别是那个奢侈的将伊华赏赐的一块黄金,直接加进了琉璃溶液中去的徒弟伊鉴,竟然就真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然而不论是将水银还是白银,均匀地涂抹在琉璃块上,将琉璃的表面镀上一层银,都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实验了几次,全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之后,不由得全都放弃了,只有伊鉴,却依然锲而不舍的,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实验!

最终,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还真的就让他找到了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可以将白银均匀的固定在琉璃的一面,从而制造出一种不透光,却能反光,而且还能照人的鉴,伊鉴同样将之称为铜鉴!

在这个时空中,用来正衣冠的镜子,被称为鉴,铜镜就是铜鉴!而伊鉴发明的这种铜鉴,却又跟之前所有的铜鉴全都不一样,他能够想到的在琉璃表面上镀银的方法,也真的是一种不是办法的笨办法!

伊鉴想到的笨办法,就是先用青铜制作出一个底部十分平整,而且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凹槽,然后将融化后的白银,薄薄的平铺在青铜凹槽的底部,凝固后,再将白银打磨光滑平整,然后再在外面加上一块琉璃块,从而制作出了一面对伊华来说,十分粗糙,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一件旷世珍宝的铜鉴!

这样耗时耗力打磨出来的铜鉴,可比这个时空中,任何一个打磨制造出来的铜鉴都要光彩照人,纤毫毕现!而伊鉴通过这种方法打磨制造成功第一面铜鉴(玻璃镜)后,当即便献宝似的献给了伊华,而伊华也依酒吏黍旧例,赐姓名伊鉴,赐爵中士。

如今,通过伊鉴这种不是办法的笨办法制造出来的铜鉴,在慢工出细活的情况下,打磨制造得也越发的精致,不过产量,却真的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即便是作为这种铜鉴的发明人的伊鉴,也需要耗费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制造出个毛坯来,要进行精细的打磨,还得再花费上一两天的时间!

不过,这却难不倒伊华,伊华的后宫之中,别的不多(其中某段时间,国库里竟然都在养耗子),但人却绝对管够,而且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伊华,别的可能不懂,但流水作业却是一定懂的,在军中训练的时候,流水作业训练,那也是常有的事!

而在生产过程中,流水线流水作业,却是一种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的生产时间和成本的生产方式!

于是,在伊华有意无意的点拨下,伊鉴便又学会了一个新的名词——流水作业,生产制造铜鉴,被分成了无数道工艺流程,冶炼制造青铜底鉴的,打磨青铜底鉴的,融化涂抹银层的,打磨银层的,再加上生产制造琉璃块,打磨琉璃块以及将琉璃块和打磨好了银层的青铜底鉴安装在一起的,每一道流程,都有专人负责。

如此一来,生产效率顿时便提高了十倍还不止!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甚至还能被分成许多个分组,同时进行生产作业!

然而即便如此,每个月能够生产制造出来的铜鉴,依然只有区区一百多面,而到目前为止,伊鉴和他的铜鉴制造间,生产出来的铜鉴,也不过才四百面不到的样子!

而这些铜鉴,每一面都被伊华当成了宝贝,除了母后伊姜夫人和小妹月华公主以及伊华连面都没见过,早已经远嫁到了中山国,成为了中山国君夫人的大姐月玉公主,和长公子伯黎、季公子季乐府上各送了一面外,满朝文臣武将中,就只有丞相张宣、长史司徒寇、内史虞臧、前将军吴奎、右将军王武、新军司马苏复等区区十数人,获得了伊华的赏赐,得到了一面铜鉴。

而这些得到国君赏赐铜鉴的文臣武将,无一例外的,全都像宝贝一样,将铜鉴珍藏在了府中的密室之中,就连丞相张宣也一样!虽然伊华一直对张宣说,那不过就是一面铜鉴,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张宣还是将它当稀世之宝一样秘藏了起来,轻易绝不肯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