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三百九十二章 策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九十二章 策论

新阳国国都,安泰邑玉阿宫中,新阳侯王信端坐在书几后面,手上拿着一卷竹简,正在一字一字地仔细认真地看着,刚刚及冠的太子王僖有些紧张地站在一旁,不时偷偷地抬眼朝王信飞快地瞧上一眼,从而揣度君父对自己昨天刚完成的这篇作业的满意程度。

新阳侯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久居高位的他,早就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年幼的太子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喜怒来,还差些火候呢!

看着君父没有任何表情变化的俊朗坚毅的脸颊,王僖心中不由得更加忐忑起来!如今,他府中刚刚来了一个新的游学士子,谈吐优雅,见多识广,几乎一下子就将王僖给吸引住了,几乎每日都缠着那个士子,让他讲解天下列国之间的奇闻异事!以至于王信给他安排的太子傅,对他更是颇多怨言!

而王僖,对君父给自己安排的太子傅,也是颇为不满!那个满脸花白胡子的老学究,每日只知道照本宣科的给自己念史策典籍,又或者布置上一大堆的作业让自己去做,而那些稀奇古怪的作业题目,王僖一看见就感觉头大,绞尽脑汁,想破脑袋,也写不出一篇能够让太子傅,能够让君父满意的文章来!

那样的老学究,怎么可能讨得了太子王僖的欢心?在王僖看来,那太子傅的才学见识,说不定还没有府中刚来的那个游学士子公孙炳知识渊博呢!

前两日,老学究又在君父王信那告了王僖一状,还得王僖被王信叫去,又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王僖心中对太子傅的不满,也就越发的多了起来!

因而昨日,王僖索性在那个游学士子公孙炳的帮助下,自己写了一篇针砭新阳国时政的策论,今日一早便拿着进了玉阿宫,直接找到了君父王信,请君父指正!

对于这边策论,王僖满以为君父看过之后,会对他大加赞赏,他也好趁机讥讽那个老学究几句——在那个老学究太子傅的教导下,他可写不出这样的策论来——,甚至于如果君父高兴,他还可以趁机请求君父,免了那个老学究太子傅之职,让公孙炳做自己的太子傅呢!

没想到王信看了自己写的策论,却是一言不发,脸上也没有任何的表情变法!如此一来,倒是让王僖心中越发的忐忑不安起来,是不是这篇策论惹君父不高兴了?还是那个老学究太子傅,又在君父面前告自己的状了?

王僖正在心底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着,王信却放下了手中的竹简,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转过头来,瞧着王僖,说道:“僖儿,这是你写的?”

“是,是啊。”王僖微微愣了一下,才有些紧张地说道。

“僖儿能够写出这般有见地的策论,为父心中很是高兴,将来为父百年之后,也能安心地将新阳国的千里江山交与僖儿了。”王信赞许地瞧着王僖说道。

听了王信的话,王僖却不由得愣了愣,失声说道:“君,君父……”话还没说完,却又被王信伸手打断了。

瞧了王僖一眼,王信才又继续说道:“僖儿,你这篇策论好是好,对我新阳国的时政弊端,也是一针见血,认识深刻,只是……”说到这里,王信微微停顿了一下,深深地瞧了王僖一眼,然后才又继续说道:“只是你这篇策论,未免太过于想当然了。”

听了王信的话,王僖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旋即拱手行礼说道:“君父,儿臣不明白,请君父赐教。”

“僖儿,你是我的儿子,也是新阳国的储君,将来,这新阳国的三郡二十六县之地,百万子民,早晚也是要交到你手里的,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君父自然不会藏私。”王信深深地瞧了王僖一眼,说道。

略微停顿了一下,王信才又继续说道:“僖儿,君父之所以说你这篇策论太过于想当然了,是因为这篇策论,放之大国,或有可取之处,可若是放在我新阳国中,却并无半点可取之处!”

“君父,孩儿不明白,既然君父说这篇策论很好,为何与我新阳国却无半点可取之处呢?”王僖不解地问道。

“僖儿,你可知我新阳国有地几许,人丁几何?”王信瞧了王僖一眼,沉声问道。

王僖微微一愣,旋即说道:“君父刚刚才说了,我新阳国计有三郡二十六县,百万子民。”

王僖话音刚落,王信便又问道:“具体的呢?”

“具体的?”王僖微微愣了一下,却听王信又说道:“没错,我新阳国东西几许,南北几里,四极何处,田地几亩,所产何物,产出多少,人丁几口,户籍多少,壮年几何,老幼几多,国难之时,可征多少兵壮?”说着,又停顿了一下,王信才又继续沉声问道:“这些,你可都知道?”

听了王信一连串鞭炮似的问题,王僖不由得又愣了一下,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连脸都憋红了,王僖才憋出了一句:“君父,这些,这些具体的问题,不是都有专门的职司么?君父若想问疆域四极,田地亩产,可问内典史和大司农,丁壮兵役,可问司徒司空,为君者,只需统御有司,使有司各安其职即可,无需事必躬亲。”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王僖又抬头望着王信说道:“君父,儿臣说的可对?”

王信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为君者,的确无需事必躬亲,只需统御有司,使有司各安其职,天下便可大定,国君也就能称为有为明君!可是僖儿,这些只是书上记载的上古贤明之君的治世之策,于今日治国,却并无多少借鉴之意!”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王信又说道:“为君者,只需统御有司,这没错,可是,御下得有方,僖儿,你可知御下之道?”

王僖微微愣了一下,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儿臣不知。”

“功必赏,过必罚,恩以宽,威以重,赏功罚过,恩威并施,此乃御下之道也!僖儿,你在为父身边,多看多听多学,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明白了。”王信深深地瞧了王僖一眼说道。

“哦。”王僖有些似懂非懂地应道,话音未落,却听王信又说道:“然而,即便为君者真能做到统御有司,有司亦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国亦只是守成之国,君亦只是守成之君!而今日今时,守成之国不可取,守成之君,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