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榷市开市(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二十四章 榷市开市(下)

第五百二十四章 榷市开市(下)

在所有人的紧张期待中,林西榷市正式在九月二十日这天早上开榷了!

一大早,由四百赵人和四百百蛮族人护榷队便成立了四个联合巡查队,便在四个坊区外围设立了关卡,对进出坊区的赵人和百蛮族人的商贾,进行检查,所有随身携带的武器兵刃,都被留在了关卡外,编号保存,离开榷市时,再领取带走。

而在坊区内,也有护榷队的联合巡查队,不停地往来巡逻着,并且随时准备处置发生矛盾冲突的找来了和百蛮族人!

坊区入口,护榷队设立的关卡边,还有榷市署派出的榷税官,对进入坊区的商品货物,按照货物类别和数量的多少,进行收税,在离开榷市时,如果还有货物没有卖出,便可在榷税官那里申请退税,将收上来的税款,又按照一定的比例,退还给货主。

而退还的税款,通常还会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也就是不会全退,哪怕货主一点东西也没有卖出,能够退还的税款,也只有收上去的税款的七成,剩下那三成,就作为‘管理费’,被留在了榷市署。

而这管理费的收取,其实也是伊华为了防微杜渐,预防有不法商人,在榷市之中达成买卖协议,但却在榷市之外交割货品,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三成管理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即便真有不法商人想到了钻榷市署榷税的空子,也能够将被偷漏税款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再加上其他那些真正没有卖完的货品的‘管理费’,还能补贴一些,这样一来,不法商人偷税漏税的损失,也就能更小一些了。

虽然,这对于其他那些商贾来说,是有些不公平,可如果真有不法商人想到了用这种法子去偷税漏税,这本身对于其他商贾来说,就已经是最大的不公平了,‘管理费’的存在,就是为了将这种不公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而且,在榷市坊区里,还有榷市署的榷税官往来巡察,随时检查和记录商铺或者摊位商贾的买卖情况。在林西榷市外,也有榷税官和护榷队巡视检查,一旦发现有在榷市外围进行货品交割的,而且又没有榷市署的缴税凭证,所有货物便都将没收充公,买卖双方也将因此而遭受货品价值五倍的罚款!

这些手段和处置条款的存在,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而榷市署首任署长是百蛮部族的蒙舌大头人,总榷税官,却是赵人商会中,柳素心推出的一个代理人,孔璋,也就是赵都宸邑月华楼原来的当家掌柜的!

在跟薛国达成了第二单武器交易后,孔璋便也被柳素心调到了霞西铁厂,负责监督打造与卫国、薛国的兵器生产。柳素心被伊华传召到林西榷市,筹建赵人商会的时候,孔璋被留在了霞西铁厂,之后在要考虑林西榷市总榷税官的时候,柳素心便向伊华推荐了孔璋。

之后,一纸调令,便将孔璋调到了林西榷市,伊华亲自面试之后,肯定了柳素心的推荐,之后便由柳素心代表赵人商会出面,推荐孔璋,担任林西榷市的总榷税官了。

虽然进入榷市,需要提前缴纳榷税,而且没有卖出货品的话,也得损失榷税的三成,但是一大早,榷市还没有正式开放,东南西北四个大的坊区外,便已经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行商游贾,有赵人,也有百蛮族人!

百蛮族人是推着大车小车的毛皮货物,或者满载着牛羊马肉的大车,又或者牵着赶着牛羊马匹,等着进入榷市。而赵人,则多数由伙计推着满载着铁器农具,或者刀枪剑弓的大车小车,又或者是一车车干块状的食盐、焦糖以及绫罗绸缎、布匹衣衫、衣帽鞋袜等等货品。

还有一些有眼光的赵人,特别是得到了柳素心的暗示,在此之前,就已经在坊区中盘下了店面的商贾,各式货品,也早就已经缴纳了榷税税款后,被陆陆续续的送进了坊间,送到了店铺里,悬挂展示起来。

送进坊区的货品,只要缴过税,在没卖出去之前,只要不运出坊区,就不用再交第二次税了,因此,在坊区里如果有一间商铺或者仓库,几乎就可以节省很大一笔‘管理费’,甚至还可以节省很大一笔进出坊区的时间!

而这些有‘眼光’的,基本上都是得到了柳素心暗示的赵人,百蛮部族中想到这一点的,就只有火逻部的火逻多和得到火逻多好心提醒的蒙舌部的悉逻多头人了。而悉逻多知道了,也就相当于蒙舌部大头人蒙舌知道了,这个情,蒙舌就不得不认!

一大早,真正在坊区外排队缴税,进入坊区的,多数都是百蛮部族的族人和零散的赵人游商行贾,赵人商会成员中那些大的商贾,却早就已经提前在榷市署去缴纳了税款,甚至提前两三天,就已经将大宗的商品送进了坊区之中,在仓库里囤积了起来,或者在店铺里公开进行展示了。

缴税的商贾进入坊区后,之后便是零散的客户,或者是准备购买货物的商贾,也在护榷队的例行检查之后,卸下随身武器,交给护榷队保管后,进入了坊区。

如今,整个林西邑城,已经变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大的坊区,坊区之中,路面被平整得整整齐齐的,一尘不染,一条条横平竖直的街道,将坊区又分成了若干个小的坊区,每条街道两旁,一排排同一高度,同一大小,同一形制的商铺,依街而立,使整个坊区,都显得干净而又整齐。

如今,这些街道两旁的商铺,几乎全都门户大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摆放在商铺里,或者商铺房门外的摊位上,商铺的掌柜、伙计,更是在商铺外大声吆喝叫卖着。

坊区内,不仅有赵人的日用百货,衣帽鞋袜,铁器工具,还有来自于赵国各地的美食糕点,甚至于还有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儿!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应接不暇,目不暇接,而涌进坊区里的百蛮族人和赵国游人行商,更是数不胜数,在各个坊街之中来回穿插,挑选中意的商品。

坊街上,时不时的便有榷市署十二委员领着护榷队巡逻而过,又或者是榷税官,拿着登记簿,往来巡察登记等。偶尔,有买卖双方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很快便会游人通报给榷税官或者在街上巡察的十二委员,赶来处理。

能够直接处理的,榷税官或者十二委员当场便会处理了,不能处理的大的矛盾冲突,便会上报榷市署,将买卖双方带回榷市署,由榷市署署长和十二委员共同商量处置。

当然,林西榷市开榷的第一天,榷市署署长以及十二委员、总榷税官以及其他榷税官、护榷队上上下下,全都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严阵以待,以防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

不过,直到傍晚闭市,整个榷市也没有发生比较大的矛盾冲突,一些小的买卖纠纷,当场便被榷税官和十二委员给解决处理了,并没有闹到榷市署署长那里,更没有惊动赵国君侯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