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六百九十六章 郑国的密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九十六章 郑国的密报

第六百九十六章 郑国的密报

在返回赵都宸邑的路上,伊华收到的三分密报中的第二份,则是关于郑国的。关于郑国的那份密报,记录的内容最少,但是反应的事情却绝对不小,甚至可以说,影响会是极其深远的!

郑国的国情,从二十几年前开始,基本上就是权相当政,从先君的时候开始,几乎就一直都是这样,先是陈文,以郑国丞相的身份,兼领上将军,将军政大权,全都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当时,陈文当政的时候,郑国先君,是陈文的亲哥哥,而且有那个手段,也有那个能力,可以压制得住陈文这个丞相兼领上将军。可是郑国先君薨逝之后呢,继位的郑军陈珏,却根本压制不住陈文,相反,反而被陈文压制得死死的,郑国军政大权,几乎全是由陈文一言而决!

以至于郑国国君和丞相之间的矛盾,君相之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明显,到最终终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对裂,走向了内讧!

而在铲除权相陈文的行动中,作为原本的太子府詹事,郑侯陈珏潜邸中的心腹的杨龙,在其中是出了大力气的,甚至于可以说,铲除陈文的一切计划和行动,包括具体的执行步骤,几乎都有杨龙参与其中!

甚至于若不是杨龙替郑侯陈珏出谋划策,虽然不能说陈珏就一定不可能铲除权相陈文,但至少过程会艰辛,曲折上很多,甚至有可能还会拖上更长的时间,或者到最后郑侯陈珏反而还会被陈文给拉下马,换上一个更年轻,也更加听话的郑侯来!

而在铲除了权相陈文之后,杨龙这个郑侯陈珏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也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郑国丞相的位子,而之后,杨龙更是通过一系列血腥的手腕,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郑国国内有可能出现的分裂的苗头,稳定了郑国国政。

再之后,郑国秘密结交郴新中卫四国,以致郴新中三国与薛国反目,破坏了薛国与郴新中四国之间的百年血盟,从而一举让薛国的实力得到极大的削弱,最后更是成功的将薛国二十万精锐之师,成功的坑死在了卫国境内,连同薛军主帅公子懋!

二十万薛军精锐之师的丧失,对于薛国来说,也绝对算得上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而薛军主帅公子懋的战殁,对薛军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且对薛军,对薛国朝野,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薛军主帅公子懋在薛军军中的威望和地位,绝对是其他任何一个薛军将领都没法替代的,就算是薛王妫翊,甚至是薛王妫翊所看重的那几个王子,太子睿,王子旦等等,在薛国朝堂,以及军中,也都没法跟公子懋相提并论!

就算是之后在六国反薛联盟所带来的强大的压力面前,薛王妫翊启用的上将军公孙濯,跟公子懋的威望和地位比起来,也都差着老大一截呢,而当时,薛王王族中的那几个王子,太子睿也好,王子旦也罢,却都不敢,也不可能接下防守三关防线这样的重任!

就算是接下了这样的重任,也觉不可能像公孙濯那样,将六国反薛联盟的百万大军,阻挡在三关防线之外,长达一年之久,最后更是直接将三关防线外的六国反薛联盟百万大军,全数赶出了薛国境内,将薛国在战争初期丢下的城池、领土,一鼓作气,全都又收了回来!

而就算是在取得了抗击六国反薛联盟百万大军的胜利之后,作为主帅的上将军公孙濯,在薛军军中的地位和威望,也根本没法跟公子懋相提并论。公子懋,那可是执掌薛国帅印二十年的宿将老将,就算是公孙濯他们,也得比他晚上整整一代!

而郑国国相杨龙,在私下里联合公孙炳,成功的让薛郴新中四国血盟破裂,使二十万薛军精锐之师,尽陷于卫国境内之后,杨龙在郑国国内的地位,就越发的稳固起来,之后更是以丞相的身份,兼领上将军,而上一个这样身兼郑国丞相兼上将军之职的,不是别人,正是饮药自尽的郑国权相陈文,陈文用来自尽的药水,还是杨龙私下里交给陈文的呢!

而现在,杨龙自己,也已经坐上了陈文曾经做过的位子,兼上了陈文曾经兼过的军政大权!而成为郑国新的丞相兼领上将军之后,杨龙更是与卫郴新中和南边的莒国,共同组成了六国反薛联盟,组建起了一支超过百万大军的反薛联军,大有一举将薛国灭国的架势!

如果不是北边草原上的获国,在最紧要的关头横插一脚,大举南下入侵中原,现在的薛国,恐怕真的已经在六国反薛联盟的百万大军之下,土崩瓦解了,就算薛国还没被灭亡,现在恐怕最多也就只剩下一口气吊命了!

然而,就算薛国在草原获国的入侵之下,暂时解了灭国之危,六国反薛联盟的百万大军,也都烟消云散,土崩瓦解了。可是,六国反薛联盟的崩溃,怎么怪也都怪罪不到郑国丞相兼上将军的杨龙的身上,相反,若不是杨龙率领郑军冒险深入北地草原获国,以一己之力,将整个草原都搅得翻天覆地,南下中原的三十万获人大军,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撤军北上?

历次获人南下,哪一次不是将整个中原都搅了个天翻地覆,抢得实在是拿不动,带不走了,获人才满载而归的?

而这一次,正是因为郑国丞相兼上将军的杨龙和赵国君侯,反其道而行之,率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反攻进入获国草原,将获国草原搅了个天翻地覆,甚至于在元秋山之战中,将获国右部右王阿史德发都给击杀了!

若非如此,获国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就撤军北上了?

若非如此,获国草原现在怎么可能乱成一团糟,草原右部各族,两个王子,几大部落,为了一个草原右王之位,在草原右部杀得难分难解,甚至于连大酋领阿史那实也都想要横插一脚?

若非如此,草原左部又怎么会乱?呃,草原左部之所以会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赵国君侯率领的赵军的缘故,但是不可否认的,获国大酋领阿史那实和草原右部的乱局,跟郑国丞相、上将军杨龙,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虽然六国反薛联盟的崩溃,卫郴新中和郑国,包括郑国丞相、上将军,联军副帅的杨龙,都要负最主要的责任,但是经过草原获国那一战之后,中原列国,所有人都只会说杨龙(当然其实还有赵国君侯伊华,但伊华率领的赵军,在人数上比较吃亏,毕竟不如杨龙的十万大军来得漂亮,因此,说到反攻草原获国的时候,人们最先想到的,反而是杨龙这个郑国臣子,而不是亲冒箭矢,率军深入获国草原的赵国君侯)智勇双全,解了获国南下中原,为祸中原之危,而不会再记得六国反薛联盟的瓦解,杨龙其实应该负最主要的责任!

甚至于,就算是六国反薛联盟的当事国,也绝对不会明着说杨龙处事不对,郴新卫三国国君,甚至还会从心底里感激郑国,感激杨龙,也只有南边的莒国,对于杨龙临阵退缩,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丢下百万联军,自个儿跑回郑国,率领郑军北上反攻获国的事情,可能还会耿耿于怀,但明面上,莒国也绝对不可能说什么的!

而莒郑卫郴新中六国反薛联盟之中,最悲催的,感觉最憋屈的,可能就是中山国了。三十万获人大军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山国,而当时,中山国的主力尚在薛国境内,国内甚至连像样一点的守备部队都找不出多少来!

以至于南下的三十万获人大军,一路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最后更是一口气打破了中山国国都兴昌邑,俘虏了中山侯孟夷。

当然,就算中山国的主力尚在国内,在面对三十万南下的获人大军之时,以中山国的国力,也绝对不可能单独跟获人三十万大军抗衡的,最多也就是守城的部队能够多上一些,坚守城池的时候,能够多守上几天而已!

而对于那些不肯守城,在获人大军面前屈膝投降的守将,就算城中的守军再多,其实也都无济于事,会投降的软骨头,始终还是会投降的,而不投降的,就算是只有一兵一卒,也只会站着死,绝不会跪地生!

而获人从中原列国撤退的时候,虽然将之前占领的中山国的土地城池,全都又吐了出来,但悲催的成为了获人俘虏的中山国君孟夷,却被获人带回了草原。

最近,已经有消息从北国草原传回来了,想要赎回中山国君孟夷,可以,拿钱来赎,也不多,也就区区一百万金而已!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有好事之徒,替中山国算了一下帐,草原获国索要的赎金也的确不多,也就差不多是三年中山国的赋税总收入而已,仅此而已!

嗯,虽然只是中山国三年的税赋收入,但之前中山国国内大小城池,包括国都兴昌邑,都已经被草原获国的三十万大军过了一遍,而草原获国的军队,就是一群典型的强盗,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连地皮都恨不得刮掉两尺,怎么可能还给中山国留下多少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中山国国库之中,别说一百万金了,就算是十万金,想要凑出来,都是难如登天呢!

因此,草原获国的消息是放出来了,但是中山国内,却一直没有任何的回应,甚至,中山国国中的一些臣僚,包括中山国公族中的几个公子,都在暗中串联,似乎想要夺取中山国君之位呢!

很显然,中山国,在短时间内,是绝对会乱上一场的,至于是不是会因此而彻底分裂,又或者勾结外国,利用外国支持,帮助自己夺取君侯之位,这就得看那些有心于争夺君位的几个公子的盘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