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七百六十四章 停战谈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六十四章 停战谈判

几乎在莒赵两国停战议和的同时,薛卫两国也在进行着停战谈判,只不过双方谈判的焦点和目的,却是天壤之别!

薛国成功的收复了自己的故土安阳郡,同时占领了卫国三郡之地中的柁樟郡,占据了卫国三分之一的地盘,薛卫两国谈判的焦点,自然就聚焦在了这被薛国占去的柁樟郡上了。

卫国的主张,自然是希望薛国能够将吃进嘴里的柁樟郡,再吐出来,完好无损的归还给卫国,至于安阳郡,那是薛国国君曾经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要奉还给夏王室,成为王室直领地的,自然也得遵照前约,将安阳郡再归还给夏王室了!

只不过,不管是郑莒两国派来的居中调停的特使,还是卫国和夏王室派来的特使,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这只不过是卫国和夏王室一厢情愿的天真的想法罢了,虽然此次停战罢兵,是薛国最先提出来的,但却不是在战争失利,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出罢兵停战的要求,而是在薛国一路高歌猛进,胜利的占领了安阳郡和柁樟郡两郡之地的情况下,主动提出罢兵停战的!

若说薛卫两国之间,谁已经被对方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了的话,那也绝对不是薛国,而是卫国!在薛国全面占优的情况下,薛国还主动提出罢兵停战,所有参与停战谈判的各国特使,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薛国不再狮子大开口,狠狠的再咬上卫国一口,就已经要谢天谢地了,又怎么可能还让薛国将已经吞进肚子里的柁樟郡、安阳郡再给吐出来?卫国和夏王室此举,也不过是为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罢了。

而薛国,虽然主动提出了罢兵停战,但薛国提出的停战的条件,却是卫国再割让卫宁郡的卫兴、卫安和卫宬以及卫武关三邑一关之地。而这三邑一关,也已经占据了卫宁郡一半之地,甚至还要多些!

而且这三邑一关中,卫武关地势险要,乃是卫宁郡中为数不多的险要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薛莒两国联合郴新中等国,几近百万大军,北上伐卫之时,在卫武关前也是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百万大军被阻击在卫武关前足足一个月之久,最后才被薛国抄小路,绕到了卫武关后方,内外夹击,才一举攻破了卫武关的!

而今,薛国提出的停战条件,让卫国割让三邑一关,却是打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算盘,想要兵不血刃的就再占去卫宁郡的半壁江山!这样的条件,卫国自然也是不可能答应的,而且卫国和郑莒两国调停薛卫战事的特使,也都心知肚明,薛国这个条件,其实也不过是薛国的漫天要价罢了,双方都还有商量的余地。

只不过,谁也不清楚,薛国真正的底线在哪里,薛国到底是想要占据现在已经占领下来的柁樟郡,让卫国和夏王室,以白纸黑字的合约的形式,割让柁樟郡给薛国,承认薛国对柁樟郡的统治呢,还是想要进一步,兵不血刃的就想要夺了卫宁郡的卫武关,或者还要加上跟卫武关相邻的卫宬邑?

双方各自提出来的条件,可谓是天差地远,求同存异也很难走到一块儿去。因此,围绕着柁樟、安阳两郡和卫宁郡,双方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谈判,甚至于在谈判的过程中,还出现过激烈的争吵对峙,甚至薛国特使 一度还威胁要中止停战谈判,说出了“若是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三邑一关之地,薛军就要自取”之类的话!

虽然谁都清楚,薛国特使说出这话,也只不过是为了威胁卫国和夏国特使,威逼他们就范,甚至让步,既然薛国主动提出了停战,薛军兴兵自取三邑一关之地的可能性就并不大,但是在面对薛国特使的威逼利诱之时,卫国和夏王室的特使,却是怎么都感觉 有些心里没底!

薛军出兵自取三邑一关之地的可能性是不大,可也并不代表着没有,好在卫武关地势险要,在双方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卫国或者说夏王室,又已经从隆城郡,将蒙骜率领的三千夏军,调派到了卫武关!有夏王室宫廷禁卫将军蒙骜坐镇卫武关,大夏天子和卫君,心中也能稍微安心一点!

原本,夏王室和卫国,其实是已经做好了卫宁郡也全境失守,沦陷于敌手的准备的,因此蒙骜当初坐镇的城池,不在卫宁郡,而是在隆城郡,想要凭借隆城郡高大的城墙,坚固的城池,抵挡住薛军的攻势!

但是现在,薛卫两国正在进行停战谈判,这就给了卫国和夏王室更多的应对的时间,也让夏王能够从容不迫的将蒙骜所部,调派到卫武关。

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增加卫武关的守卫力量,就算谈判破裂,薛卫两国再次开战,薛军攻打卫武关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坚守、防卫城池关隘,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夏王室的谈判特使和卫国的谈判特使增加谈判的底气和勇气!有蒙骜坐镇后方,作为夏卫谈判特使的后盾,在面对薛国谈判特使的时候,夏王室和卫君派出的谈判特使,说话也能硬气一些。

只不过,夏王室和卫君,有卫武关和蒙骜的三千夏军作为后盾,而薛国的谈判特使,则有着整整四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薛军,以及一整个薛国,作为坚强的后盾,谁的后盾更加的坚强一些,不言而喻!

弱国无外交!在停战谈判上,夏王室和卫君派出的谈判特使,是真正的体会到了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流传出来的这句话的正确性,而且是深有体会!

作为在战场上和实力上都绝对处于弱势的一方,就算有着天下名义上的共主的夏王室做后盾,夏王室和卫君派出的两个谈判特使,在面对薛国特使的时候,气焰上就已经先弱了几分!在谈判的过程中,薛国特使是咄咄逼人,气焰嚣张,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而夏卫特使呢,却是处处小心谨慎,甚至于连说话的声音,都比薛国特使要小上许多!

而作为被夏王室和卫君请来的,作为居中调停的郑莒两国的特使,虽然也有帮着夏王室和卫君说过几句好话,但那些话,也不过是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话而已,甚至于就连这样的话,郑莒两国特使,也都并没有一直坚持下去,很多时候,这两国的特使,在谈判的过程中,就像是泥塑或者木偶一样,一言不发!

薛卫两国的停战谈判,就在双方的拉锯战中,一直持续着,持续着,而大赵绍兴四年,也就在薛卫两国的停战谈判中,慢慢的被翻了过去。

而另一边,赵莒两国的停战谈判,同样也持续到了绍兴五年的春天!薛卫两国的停战谈判,是围绕着安阳郡、柁樟郡和卫宁郡来进行的,而赵莒两国的谈判,却是围绕着被俘的莒国两万五千名莒军俘虏来展开的!

不同于薛卫两国强弱分明,而且在战场上,也是薛国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没有受到卫国任何的迟滞和阻挠,更没有呈现出任何薛军有可能失败的苗头,而且薛军也并不是已经没有了进攻的力气,薛卫两国的谈判,可以说是在薛军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的情况下,由薛国最先提出来的!

而赵莒两国的谈判,却是与薛卫两国不同。在国力上,莒国虽然是天下疆域最大的一国,人口众多,百万大军也是翻手可得。但是赵国,却也并不是可以任由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而且跟郴新中卫四国不同,赵国拥有五郡之地,并且还占据了地势之利!

西南多山,赵国全境,几乎都处于地势险要,连绵起伏的山岭之间,无论是从哪个方向,想要攻入赵国境内,都绝对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在赵国东边,与薛国相邻之处,有云台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云台关,扼守住了进出赵国的东大门,当初薛国近二十万精兵强将,往攻赵国,历时一年之久,也没能攻破云台险关,真正踏进赵国国土,甚至于薛国还因此战,而被郑莒等国所趁,最后还是在夏王室特使的调停下,才与赵国实现了罢兵停战,而薛国因此付出的代价,更是整整一郡之地!

而在南边,与莒国相邻之处,同样也有着战略地位不低于云台险关的峡门关,隔着峡门谷与莒国峡孟关遥相呼应。

峡门关和峡孟关,两关虽然是相对而建,直线距离甚至不到五十里,但在地理位置上,峡门关却足足高了峡孟关一二十丈!

地理上的高下落差,就决定了,从峡门关攻峡孟关易,而从峡孟关攻峡门关却是难如登天了!虽然赵国受限于国力,近五十年来,都并没有从峡门关出关,攻打过莒国,但这种地理上的优劣之势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分毫!

之前,莒军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峡门关,攻入赵国境内,那也是靠着甘氏叛军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打开了峡门关,才让莒军顺顺当当的冲进了峡门关,攻入赵境的!

而之后,赵国重新收复峡门关,将被莒军打开的南大门重新关上之后,数万莒军攻打峡门关,前后持续数月,却在关前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于连峡门关的关城城楼都没攀爬上去过!

而且,莒国在提出停战要求的时候,也并不是已经被赵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相反,如果战争还要继续下去的话,莒国也还能动员更多的士卒,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动员、征召,然后不停地送到前线,投入到莒赵两国的战争中去,而赵国,受限于国力和民力等因素,却是根本不可能动员和征召莒国那样多的兵力!

事实上,整个天下,就算是薛国,也根本不可能跟莒国比人口,若是论战争的潜力的话,最大的其实是莒国!这一点,作为穿越者的赵国新君伊华,其实是比这个位面时空中的任何一位国君或者士人谋士,都要看得更加的透彻!

只不过,莒国空有天下最大的疆域和最多的人力,但却是真真正正的打了一手烂牌!国中世家贵族的势力空前庞大,王族熊氏,虽是莒国第一大族,在国中,也占据绝对的优势,但若是其他七姓联合起来,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只需要另外七姓中的任何两姓两族联合起来,就可以从各方面完全碾压熊氏王族,甚至于将王座上的国君,也给换上一位!

在这种情况下,莒国若是不能加强王权,从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方面面,都进行深刻的改革,莒国就永远都没有可能问鼎天下!

而莒国国内,莒国八姓共坐天下的局势,如果不能被彻底的打破、改写,不论熊氏王族中的任何一个人,坐上王位,甚至于换成其他七姓中的任何一人,坐在王位之上,也都绝对不可能如同赵国一般,从上到下,进行全方面的深刻变革的!

也就是说,莒国虽然是天下疆域最大的一国,而且也是人口最为众多的一国,但是从一开始,莒国就只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永远都没有争霸天下,问鼎天下的可能!甚至于若是薛莒两国全面开战的话,最终取得胜利的,也只有可能是薛国,而绝对不可能是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