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七百六十九章 绍兴五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六十九章 绍兴五年

好在,赵相张宣预料的最极端的情况,并没有在大赵绍兴五年发生,薛国和夏王室之间,在整个绍兴五年,包括薛国和卫国达成停战协议之后,都并没有再发生过什么明面上的争斗,更没有因此而爆发正面冲突!

也正因为如此,伊华度过了他穿越到这个位面时空后的这近六年的时间里,最为和平和稳定的一年,同时也是赵国最和平稳定和丰收的一年!就连上天,在绍兴五年都好像特别的眷顾赵国一样,一整年都可谓是风调雨顺,赵国取得了伊华继位以来,第一个丰年!

别的不说,光是田地里的出产,从丞相府典文长史统计上来的报表来看,比之上一年,就足足增产了一倍有余!而跟伊华继位之初的绍兴元年、绍兴二年比起来,这个数字,更是增长了十倍以上!

当然,这其中也有赵国厉行新政,鼓励农商,整个绍兴五年一年,新增开垦的荒地,就多达两万亩的原因在里面,另一方面,也有赵国改变赋税制度,轻徭薄赋,将另一个时空中大汉初兴时的三十税一法,基乎是照搬照套,套用到了赵国民赋田赋之上的缘故!

在这种轻徭薄赋的情况下,赵国农民,又多有因鼓励农垦法,而开垦荒野田地,开荒垦种的土地一多,岁入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而按照三十税一所收取的民赋田赋来推测,赵国在大赵绍兴五年一整年中收获的粮食,已经远远的超过了绍兴四年,比之绍兴初年,更是远超十倍还不止!

照此下去,再过上三五年,赵国国府的太仓库中,就能够储藏留出可支两年的余粮,而赵国国中民户家中的余粮,甚至比太仓库中的存粮还要多,以赵国现有的开垦出来的农田,所收获的庄稼粮食,除去官府的田赋民赋后,每家每户,一年或许便能留出半年的余粮来,过上三五几年,就算是遇上大旱之年,颗粒无收,赵国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流民了!

而从赵国民户之家手中收取的田赋民赋,其实在整个赵国国府的岁入之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甚至连十成中的一成都占不到了!虽然这个比例,放之伊华所熟悉的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实在是太高了,而且是高得离谱,但是在这个位面时空中,除了赵国外,就算是天下最为富庶的郑国,田赋民赋的收入,在整个国府的岁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绝对比赵国要高上两三倍还不止!

基本上,号称以商业立国的郑国,田赋民赋在国府岁入中所占的比例,和商业税赋所占的比例,也就一半一半而已!或许,也只有从西域以西的阿卡迪亚来的伊利斯,在他口中的阿亚卡,田赋收入所占的比重,才会比赵国还少吧?

而在赵国,国府岁入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以田赋和商赋、商税来区别了,征收的税赋,也不再是粮食、丝绸、毛皮货物等什么东西都收,而是十分简单明了的统一成了钱币,而且是赵国自己铸造的金币、银币以及铜币和铜钱!

此前,列国流通,公认的钱币,多以郑国铸造的金币为准,就连赵国和莒国达成的停战协议上,莒国的战争赔偿中,所列举的货币单位,也是多少多少金,而这个金,就指的是郑国铸造的金币!

但是现在,在赵国,在郑国流通的金币之外,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造型别致、精美的铸币,就是赵国官府铸币了!

赵国官府的铸币,分为三种,分别是金币、银币和铜币。金币在重量上,跟郑国铸造的金币相当,但形制却完全不同,赵国铸造的金币,形制上,是近乎于完美的圆形,两寸的直径,一分的厚度,正面铭铸着“赵金”两个篆字,背面阳铸着一株兰花,兰花叶子中间,如手一般捧着“库平一两”四个篆字。

赵国铸币的银币和铜币,形制大小,甚至是重量,都跟金币相当,只是正面铭刻的“赵金”变成了“赵银”和“赵铜”!而金币、银币和铜币三种铸币之间,进率都是十,一金币等于十银币,等于一百铜币!

虽然,这种固定的进率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各国之间流通的金铜钱币之间的比值,虽然大体上遵循了一比一百的比率,但这个比率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国家铜贱而金贵,铜钱和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不再是一百比一,而是一百二,甚至是一百五或者两百比一!

而这中间的利润,在此之前,就全都归了铸造金币而且受到各国认同的郑国手中,仅此铸币一项的利润,每年就给郑国带来了国府收入的两成还要多!

而现在,至少在赵国,这项利润,却已经被赵国收回了国府之中,其中的利润,自然也不可能再为郑国所有了!而随着赵国商贾在各国的游走,赵国所铸造的金银铜币,百分之百的,也肯定会在列国流通开来,一旦为列国所认同,赵国,也将如同郑国一样,从中赚取铸币的利润!

对此,作为穿越者的伊华,可是深有体会的,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那个超级大国,之所以强大,或者说之所以能够支撑起它成为超级大国,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印发的钱币,为列国所认同,成为列国尽皆持有的最主要的外币,甚至于被称为美金!纸印的东西,都能被称为金!

而在金银铜币三种铸币之外,还有一种钱,铜钱,外圆内方,中空的铜钱,完全是按照伊华记忆中的铜钱铸造的,薄薄的一枚铜钱上,正面铭刻着“绍兴通宝”四个字,反面铭刻着“一文”两个字!

而铜币跟铜钱之间的进率,同样也是十,一枚铜币等于十枚铜钱,跟金币比起来也就是一比一千了,一枚金币,等于一千枚铜钱!

而铜钱,也是赵国现在流通中的最主要最常见的货币,至于其他的钱币,在绍兴四年仲夏,伊华便已经颁布了《钱法》,打算用三年的时间,逐步淘汰此前在赵国流通的所有货币,以赵国新铸钱币,代替旧钱!

也就是说,从大赵绍兴七年起,赵国境内能够流通的,将只有赵国官府铸造的金银铜币以及铜钱,在此之前,所有人,赵人也好,入赵的列国商贾也罢,都可以持旧钱到赵国官府或者皇家钱庄,兑换新币!

而在此之后,赵人手中所能够拿到的,能够持有的,将只有赵国铸币,而列国商贾在入赵之时,也将在皇家钱庄之中,将所持的外币,兑换成赵国铸币,才能入赵,至于没有兑换的外币,包括此前流通的郑国金币,在赵国境内将没法流通,自然也就不可能买到任何的东西!

而赵国绍兴五年,之所以说是一个丰收之年,就是因为除了田赋民赋的岁入,是在绍兴四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更是因为在其他商税、工税等赋税方面,收入增长也是翻了几番,可谓是大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