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在莒国募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七十八章 在莒国募工

第七百七十八章 在莒国募工

总之,薛国在大赵绍兴六年正月里派出的贺旦使,给郴新中三国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让原本和平安宁的天下,平添了几分紧张和压迫的感觉,颇有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在跟卫国的停战谈判中,尝到了甜头的薛国,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想要从郴新中三国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郑莒两国,现在却根本没那个心思和精力,去考虑郴新中三国的事情!

郑国,因为郑侯陈珏的薨逝,如今正处于一种极其诡异的状态之中,一方面,作为郑国权臣的大丞相兼领上将军的杨龙,正在想方设法的隐瞒郑侯薨逝的消息,整个郑王宫中的禁卫以及宫娥、内宦,几乎全都被杨龙换成了他心腹,甚至于连郑侯陈珏的夫人、嫔妃,也全都被杨龙给软禁了起来,甚至于还秘密将其中的一部分有异心者,给处置了!

而郑都阳高城中,屡禁不止的关于郑侯薨逝和公子琮、公子璋非是郑侯血脉的流言蜚语,让阳高城中的郑国臣民,心中疑虑丛生,也让郑国的世家贵族,特别是郑国公族,心中有些蠢蠢欲动。

但是,谁也不愿意替他人做嫁衣,故而谁也不肯最先跳出来,质疑郑侯和郑相杨龙!因此,阳高城中虽然笼罩着一层诡异的气氛,但在这层诡异的气氛之下,郑相杨龙和城中世家贵族、郑国公族们,却处于一种相安无事的境况之中,双方都在暗中做着准备,但却又都在表面上,维持了一种和平共处的局面!

而在这种情况下,就算郴新中三国想要让郑国出面,拒绝薛国的不合理的条件,郑国也几乎不可能腾的出手来!

而南边的莒国,现在更是处在一种十分诡异的局面中,而这种诡异局面的形成,却只跟莒国在年前与赵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中的其中一条有关。

从表面上来看,年前莒国与赵国签订的停战协议,还算是公允的,双方的疆域、边境线,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重新维持在了战前的固有边境线上。而在战争中饱受战火摧残的赵国,也并没有趁机狮子大开口,或者说,赵国曾经是狮子大开口了,但却被莒国在谈判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扳了回来,最后双方达成的停战协议中,莒国的战争赔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让莒国有些难受的,就是被俘的那两万多莒军俘虏了,每一名俘虏,赵国都开出了一口价,十金释俘金,不论官弁士卒,都是一口价,而这些释俘金,其实最终也并不是莒国国府中出的,而是由出兵的各个世族自己承担!

原本,在赵国和莒国围绕着释俘金而展开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争论后,莒国已经做出了让步,答应了赵国索要的释俘金,而且这些释俘金,莒国也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赵国放人了!

可没想到,赵国在释放战俘的条款中,却加了一条自愿原则——战俘自愿离开赵国,莒国才能缴纳释俘金,带着战俘离开赵国;若是战俘不愿离开,莒国就不能强求!

原本,在莒国谈判特使芈砣看来,这一条也没什么,可没想到最后,这一条却是麻烦最大的,两万五千多名莒国战俘,最终愿意离开赵国的,竟然连两千人都不到,而这两千人中,其中绝大部分还都是军中的各级将校官弁,最底层的莒军,甚至几乎没有几个愿意离开赵国的!

而在赵国与莒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中,这些愿意留在赵国的战俘,莒国自然不用再缴纳释俘金了,可同样的,莒国也不能强制要求赵国释放他们,并带他们离开!

而在停战协议中,还有一条,这些战俘在莒国有家有口的,还可从莒国将他们的家眷,全都带到赵国,莒国官府,不能以任何理由,干涉他们的去留!

并且,在停战协议中,还有一条,赵国可以随意的在莒国招募工人,只要他们愿意,莒国不能横加干涉!针对这一条,其实为了顾及莒国的面子问题,赵国其实也在条款中加了一句,莒国也可以在赵国招募工人,赵国同样不能干涉这些雇工的去留!

从这一点来看,关于雇工这一条,莒赵双方都是一样的,只是莒国没有想到的是,赵国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各种各样的人,都大量的需要,而赵国工人的工钱和福利待遇,也可以说是整个天下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莒国怎么可能从赵国雇佣到工人?更何况,莒国可不像赵国,随着赵国新政的推行,各种工厂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莒国,从根子上来讲,还是一个农耕社会,甚至还只是农奴社会像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缺少工商业的莒国,对工人的需求,自然也就少了,雇工的情况,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了,有的,也只不过是买回家中做奴作婢的奴役而已!

几乎就在莒赵两国达成停战协议后不久,在莒国各个大小郡县邑城中,就竖起了赵国招募工人的旗帜,以优厚的福利薪资待遇,大量招募莒国流民入赵做工!

招工现场,甚至还有原本属于莒国军卒的俘虏,现身说法,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周围的莒国流民,他在赵国工厂作坊中所经历和见识的一切!

优厚的薪资待遇,本就已经让那些流民心动不已了,再加上管吃管住,夏秋两季还各发两套工装,一日三餐,餐餐有肉,每旬还有休假,休假期间,工资照发,如此种种,充满诱惑的福利待遇,在莒国军卒俘虏的现身说法下,对于那些本就生活在莒国最底层,过着饥一餐饱一餐,朝不保夕的日子的莒国流民来说,自然充满了极大的诱惑,让他们心动不已!

从莒赵两国达成停战协议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莒国几乎就一直在为入赵的莒国流民和那些莒军俘虏的家眷,而忙碌奔走着!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对于莒国来说,大量子民的出走,绝对算不上是一件什么好事,更何况还是源源不断的持续大规模的外流!

因此,几乎就在莒国察觉到国中子民的异动时,莒国官府,就在不停地对那些想要奔走,前往赵国的莒人做思想工作,想要劝阻他们前往赵国!根据两国之间的协议,对于这些莒人的去留,莒国是不能横加干涉的,所以莒国官府,也只能对这些莒人加以劝解,希望能够打消他们前往赵国的念头。

只不过,随着赵国在莒国募工的动静越来越大,再加上那些莒军俘虏的现身说法,越来越多的莒国流民,知晓了赵国工人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在跟自家这边的一比较,孰高孰低,自然一目了然,谁对这些流民工人好,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在那些被俘的莒军士卒的宣传中,赵国几乎就是先贤所言的大同世界一般,人人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还有工作,有钱花!

想种地的,赵国遍地是荒地,随便刨几下,垦出来的地,就归了自己所有,每年只需要交上少得可怜的一点点税赋,就能落下绝大部分的收成,收成好的时候,一年的收成,就可以够全家老小吃喝拉撒一两年了!

不想种地想做工的,也很简单,随便找个正在雇工的工厂作坊,轻而易举的,就能得到一份收入不错,至少每年刨除了各种开销之后,还能够有所剩余的工作!若是能够识文断字,那就更好了,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会提高老大一截,若是还能够有个一技之长,那就更了不得了!

在赵国,因发明创造而做官,或者成为一方巨贾的,可不在少数!若是能够发明一个什么实用的东西,并且从赵国官府取得了专利权,那几乎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座金山银山,不,准确的说,应该是金水银水,可以源源不断的为自己创造财富!

如此种种,在莒人听来,几乎是天方夜谭一样的东西,在赵国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这些说辞,若是赵人说来,那些莒人或许还会有所怀疑,但是现在,说出这些话来的,却是跟他们一样的莒人,其可信度,自然也就高了不少了!

因而,虽然莒国官府竭尽全力的劝阻,劝解那些莒人,想要让他们放弃入赵的想法,但最终的收效,却是微乎其微的。甚至于有原本在莒国县邑衙门中,坐着巡捕捕头的,在听了几次赵国募工现场的莒人现身说法后,竟然也动了入赵的心思,最后更是脱掉了自己身上的缁衣,混入了赵国募工的队伍之中,最后成功的踏上了入赵的旅途,进入赵国,成了赵国从莒国招募的工人中的一员!

而这名捕头,因为在莒国,本就熟悉刑名,擅于缉匪拿盗,到了赵国后,才在琉璃工厂中待了不到一个月,竟然就抓住了一个趁夜进入工厂中偷盗琉璃制品的偷儿,从而立下大功,不仅在琉璃工厂中出了名,在县衙中也挂上了名,甚至于县衙邑守都亲自召见了他。

一番详谈之后,那个县令得知他竟然在莒国做过县衙的巡捕捕头,当即便如获至宝,将之从琉璃工厂中调了出来,调入县衙之中,先做了捕快,之后不到三月,便连升两级,升了捕头,紧接着便又升了法曹主事!

跟巡捕捕头比起来,法曹主事,也就升了一级的样子,但手中的实权,却绝对不是普通的一个捕头可以相提并论的,法曹主事,可是县衙六曹主事之一!

更何况,在赵国,就是一个普通的县衙的法曹主事,每月所领取的俸禄,所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竟然都是他在莒国做巡捕捕头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光是俸禄,一个月几乎就已经抵得上他在莒国时大半年的所有明的暗的总收入了!

几乎在赵国还没待到半年,那个已经成了一县法曹主事的莒国巡捕捕头,便已经决定,将留在莒国的妻儿老小,全都接到赵国,从此以后,他就在赵国安家了!

而当那个巡捕捕头返回莒国去接妻儿老小时,在面对昔日的同袍下属的时候,他自然免不了的,便会说起在赵国的经历,以及在赵国的点点滴滴!

当被问及在赵国的福利待遇,是不是真的如在城中募工的赵国商人所宣传的一样时,那个曾经的莒国捕头,还摇了摇头,说道:“不,赵国工厂作坊所给出的福利待遇,比这还要好,而且是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