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两派争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两派争论

三天过后,朔日大朝,郴国特使,太子姚鼐终于在赵国大朝会后,见到了赵侯伊华,随后便又当着赵国文武大臣的面,向赵侯伊华递交了国书,并请求赵侯,向郴国出售武器装备,并派出军事训练顾问团,帮助郴国训练新军。

在大朝会上,赵侯伊华收下了郴国的国书,听了郴国太子姚鼐的请求后,并没有当即答应,而是说此事过于重大,需要与赵国文武大臣商议之后,才能给与姚鼐答复。

虽然没有当场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但好歹赵侯伊华也并没有拒绝自己的请求,只是说要商量商量。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但姚鼐也并没有气馁,在朝赵侯伊华行礼后,便在赵国宫廷内宦的带领下,离开了赵王宫,重新回到了城东驿馆。

很快,赵国的大行人王嵇便又出现在了城东驿馆,小心地安慰这太子姚鼐,同时也将赵侯伊华和赵国文武大臣商量的内容,捡了一些无关紧要,也可以说十分紧要的内容,告诉了姚鼐。

而通过王嵇透露,或者说赵侯伊华故意让王嵇透露给姚鼐的消息,姚鼐至少已经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针对自己提出的请求和国书中的内容,赵国朝堂上已经分成了两个派系。

其中一派,自然是支持赵国与郴国签订和平友好协约或者密约,答应郴国的请求,售卖给郴国武器装备,并派出军事训练顾问团,前往郴国,帮助郴国训练新军。

赵国已经跟卫新中以及薛莒郑,甚至是姑射女国都已经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总不见得到了郴国这,就区别对待,单单不跟郴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吧?而且,赵国已经答应向卫新中三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帮助训练新军,如今郴国提出同样的请求,赵国又如何能够拒绝呢?

而另外一派,持有的观点则完全相反,主张拒绝郴国的请求,原因也很简单,当初郴国曾经拒绝过赵国贺旦使入关,拜见郴侯的请求,这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身上,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大的不敬,若是换成薛国、莒国或者郑国等跟郴国接壤的国家,甚至可以因为郴侯的这种无礼的举动,而兴兵进攻郴国,在道义上甚至还能够完全的占据舆论的制高点!

郴侯拒绝赵国贺旦使入关,这本身就可以看做是郴侯对赵国的一种轻视,看做郴侯对赵侯的一种无礼怠慢,赵国贺旦使可谓是讨了一个没趣,而丢脸的,不仅仅是贺旦使,还有赵侯以及以赵侯为代表的的赵国!

如今,郴侯还没有因为之前的无礼而对赵侯赔礼道歉,在听说赵国与卫新中三国签订了和平友好密约之后,竟然还舔着脸派人入赵,想要跟赵国签订一份同样的和平友好密约,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赵侯能够允许郴国特使入赵,就已经算得上是很给郴国,给郴侯面子了,至于签约,对不起,没门儿!

而持反对意见中的人,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则是出去另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赵国在此之前,已经跟卫新中三国签订了和平友好密约,而且在密约中,还都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卫新中三国提供书万套武器装备和派遣军事训练顾问团的内容。

如今,三国密约已经签订,赵国在满足自己的武器装备需要的同时,还得向郴新中三国,提供将近七八万套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这本身就已经让赵国匠作监的官营武器作坊超负荷运转了,甚至很有可能还会因此而影响赵国官营武器作坊对赵国武器装备的交付数量!

赵国与卫新中三国的武器买卖,那是有着双方的条约和买卖契约(合同)存在的,契约上甚至还约定了交货时间、交货方式等等内容条款,而如果不能保证按时按量交货,赵国还将因此而面临着十倍于货款的巨额赔偿!

因此,为了能够按照契约约定的交货时间,按时按量将售卖给卫新中三国的武器装备,交付给三国,赵国官营武器作坊如果产量跟不上的话,赵国甚至不得不因此而将原本应该交付给赵国新军使用的武器装备,转而运到卫新中三国,交给三国!

而现在,赵国官营武器作坊,本就已经积压了几万套武器装备的订单了,若是再加上一个郴国,再加上哪怕仅仅只是一万套的武器装备,武器作坊从经理到普通的产业工人,所要面临的压力,都将进一步加剧,到最后甚至很有可能因为完不成繁重的生产任务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而赵国,一旦没法按时按量交货,也将面临着巨额的货款赔偿金,如此一来,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因此丢了信誉,赔了金钱!

卫新中三国在赵国所订的武器装备,可不仅仅只是几万把刀剑,或者是几万张弓弩,又或者是几万把长枪长戟那么简单,而是从身上穿的盔甲,到战场上用的刀枪剑戟、弓弩箭矢,以及盾牌等等,一整套武器装备!

价钱自然不是单单的一件盔甲,或者一把刀剑那么便宜,利润自然也是不菲的,但同样的,这样一套全副武装的武器装备,生产起来,自然也比生产一把刀一把抢,又或者是一张弓、一面盾,要复杂得多,而且也更加的耗时耗力!

听完王嵇断断续续透露出来的这些消息,郴国太子姚鼐在脑海里自己捋顺了之后,又沉吟了许久,然后才又低声问道:“大行人,不知贵国朝堂上,如今却是哪一派占上风呢?”

“占上风嘛,”王嵇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实不相瞒,太子殿下,如今朝堂上,却是主张拒绝与郴缔约的文武大臣居多。”说着,王嵇又飞快的瞥了姚鼐一眼,然后才又低声说道:“外臣虽然主张与贵国缔约,怎奈外臣人微言轻,在此事上,几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啊。”

听了王嵇的话,姚鼐脸色也不由得为之一黯,良久才又说道:“大行人,不知贵国丞相张宣张大人,对此事是何态度?”

“张相?”王嵇微微愣了一下,想了想,才又说道:“今日朝堂上,张相倒是一言未发,并未就此事发表任何看法。”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王嵇又对姚鼐说道:“太子殿下,张相乃鄙国丞相,鄙国君上对张相又是信任有加,几乎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张相肯为太子殿下说上几句好话,与郴国缔约之事,也就成了。”

听了王嵇的话,姚鼐脸上不由得一喜,惊喜地说道:“真的?”

王嵇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真的了,外臣可不敢欺瞒太子殿下。”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王嵇又说道:“对了,今日朝会过后,君上并没有留下张相议事,但想来明日后日,君上必定会召张相入宫,商议此事,太子殿下若是想游说张相,请其赞同与郴缔约,那可就得抓紧时间了。否则张相一旦入宫,君上必定问起此事,到那时,张相若是话已出口,想要再挽回,可就难了。”

听了王嵇的话,姚鼐急忙长身而起,朝着王嵇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多谢大行人如实相告,赵郴新约若成,大行人居功至伟,鄙国君臣,必定感念大行人之恩,定有后报!”

见姚鼐朝自己行礼,王嵇急忙也起身抱拳躬身回礼,说道:“太子殿下言重了,外臣也只不过是希望赵郴两国能结为兄弟之国,永结盟好,不会因些许小事而生了间隙罢了,当不得太子殿下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