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八百四十一章 移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四十一章移防

大赵绍兴八年七月,在赵都宸邑,现在已经改名为新都的赵国都城,同时也是大夏王室的国都,夏王无咎已经继位大半年了,而远在几千里外的薛国,在薛都大邑东郊兴华山,薛国宫营处,已经将整个兴华山,都变成了一片张灯结彩的世界。

从薛都大邑东城门开始,顺着官道,一直延伸到五十多里外的兴华山,原本还顺着山峦地形,有些弯曲起伏的地形,也早就被宫营处征召的两万民夫民役,平整得整整齐齐,从东城门笔直地延伸到了兴华山脚下。而整条笔直宽阔,可以容纳三辆驷马马车并驾齐驱的官道上,最中间,更是直接被垫上了一层厚厚的黄土,比两边甚至还高了将近半个马车轮子。

等到七月十五,薛王妫翊正式祭拜天地神灵,继天子之位时,载着薛王妫翊的撵车,便会从这黄土垒成的‘御道’上驶过,一直来到兴华山脚下。

而紧随其后的受邀前来观礼,或者说朝拜新天子的诸侯国君,以及薛国文武百官的轺车,则只能从御道两旁低上半个车轮的官道上行驶。

而从东城门,直到兴华山脚下,在御道和两侧的官道两旁,更是每隔上五步,便会站立一个薛军武卒,两两相对而立,沿途护卫警戒。武卒外侧,到时候更会有无数支以百人都为单位的黑甲铁骑,往来驰骋、警戒。

而在五十多里外的兴华山上,从山脚下开始,整座兴华山上的树木都已经被砍伐一空,突兀的土石,更是全都被清理一空,整座兴华山的地表上,都已经被宫营处的官员,征用数万民夫民役,用黄土厚厚地铺了一层,使整座兴华山都变成了一座土黄色的大土堆!

而在这个大土堆上,更是被平整出了三个大的金字塔状的平台,从御道直通的山脚下开始,经九九八十一阶之后,便来到了第一个大平台。绕过了整座兴华山的大平台上,每隔五步,同样便站着一对两两相对的薛军武卒,每个台阶上也一样,都站着一对执戟武卒。

第一个大平台,宽约二十步,随后又是八十一阶台阶,到达第二个大平台。穿过第二个十几步宽的大平台后,又经过八十一阶台阶后,最后便来到了兴华山最顶上的大平台!

整个最顶上的大平台,方圆二百七十步,同样每隔五步,便会站立着一个执戟或者执枪的薛军武卒,负责警戒和防御,防止有任何人可能干扰到薛王妫翊的继位大典!

单单只是从薛王妫翊这个继位大典的筹备工作来看,其规模和盛况,就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当初薛王妫翊在莒国九嶷山中,与莒王熊?互盟称王时的称王大典了!当然,那一次只不过是称王大典,而这一次,却是薛王妫翊,正式祭拜天地神灵,继承天子之位的继位大典!

现在,已经是七月盛夏了,距离七月十五的薛王妫翊继位大典,也没几天的时间了,甚至于,整个薛都大邑成内外,都已经张灯结彩,为薛王妫翊的继位大典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从薛王宫直通薛都大邑东城门的东正街上,甚至连街面上,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黄土,成为了禁止任何人踩踏的‘御街’。

不过,让人感觉有些奇怪,甚至可以说有些怪异的是,在薛都大邑东西两座专门负责接待和安顿外围使节的驿馆中,除了中山国权相公孙炳以中山国君之名派来的朝贺使臣以及郴国和新阳国、姑射女国三国的朝拜使臣外,赵郑莒三国,竟然没有派任何的使节来,边关发回来的报告,也没听说赵郑莒三国有任何的朝拜使臣,在赶来薛都大邑的路上!

这都马上就要到七月十五,继位大典举行之时了,赵郑莒三国的朝拜使臣,在这个时候都还没入关,岂不是说,在七月十五日之前,根本就不可能赶到薛都大邑了?也就是说,赵郑莒三国,是真的决定不来参加自己的继位大典了?

在薛都大邑薛王宫中,听到鸿胪寺卿说赵郑莒三国还没有朝拜使臣入关的汇报时,薛王妫翊是真的有些生气了,特别是对于赵国,之前在派特使前往赵国,向赵国通报自己将要在七月十五举行继位大典,继承天子之位,邀请赵侯前来观礼的时候,薛王妫翊还专门给伊华,自己那个女婿,写了一封亲笔信,在心中可以说已经算得上是苦口婆心的想要劝说伊华回心转意,不要在跟薛国作对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可现在呢,从赵国,从赵侯伊华的表现来看,他可是真的一点都没将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啊!作为泰山老丈人的自己,举行继位大典,继承天子之位,这可绝对算得上是作为薛王,作为天下霸主之国的国君,一生之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时刻,就想要邀请天下列国的国君,共同来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自己都亲自派人去邀请了,赵侯竟然连来都不来!

不仅仅是赵国,薛国和郑国,这两国国家,竟然也对自己的邀请置若罔闻,根本连派人来观礼见证自己的继位大典都不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继位大典,看来必须得靠着一场畅快淋漓的大胜,来替自己的继位大典增光添彩了!

几乎在最短的时间内,薛王妫翊,就已经将自己的满腔怒火,全都转化成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并且很快便招来了内侍,草拟了一份谕旨,亲自审阅过后,又亲自誊抄了一遍,在谕旨最后,亲笔签字,并直接用上了从兴夏王都送来,交到妫翊手上的天子之玺。

随后,这道谕旨,便连夜被薛王妫翊,派了宫中内史,星夜兼程,送往了卫国故地隆城郡,交到了驻守在隆城郡的薛国镇守将军赵传手上。

之前,薛军出兵伐卫灭夏之时,出征的薛军被分成了两部分,主力由柱国大将军公孙濯统领,从中山国借道,绕过卫国卫宁郡,直接攻打隆城郡,而另一部分,则由薛国新军主帅王简统领,从柁樟郡和卫武关出发,直攻卫宁郡,以牵引和分散夏卫守军的注意力。而当时,赵传便是主帅王简手下的副将。

伐卫灭夏之战中,柱国大将军公孙濯在兴夏王都意外阵亡,给薛军造成了伐卫灭夏之战中最大的一个损失。不过好在,伐卫灭夏最终还是以薛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平夏灭卫之后,薛国新军主帅王简,被薛王妫翊征召回朝,依故柱国大将军公孙濯的旧例,被薛王妫翊晋升为柱国上将军,卸掉了一切兵权。而赵传和另外两个从国尉府选派的公族将军妫歆、妫叡,则分别以镇守将军的名义,各自统兵五万,镇守隆城、卫宁和柁樟三个卫国故郡,以平定和镇压三郡卫国残余势力的反抗,清靖地方。

而已经被一把大火夷为平地的兴夏王都,更是直接被薛王一道谕旨,并入了隆城郡,由隆城郡镇守将军府派出了一支五千人的镇守部队,在兴夏王都的废墟上,新建了一座栅栏式固定军营,以为镇压和防守兴夏王都旧址之用!

接到薛王妫翊直接从薛王宫宫中发出的谕旨后,隆城郡镇守将军赵传,虽然还在为隆城郡中越来越有死灰复燃迹象的卫人和夏人反抗组织、残兵流寇而头痛不已,但很快还是将这些烦人的守备地方郡县邑城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副将,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从镇守将军府所属的五万武卒、黑甲铁骑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万武卒和一万黑甲铁骑,在八月初的时候,秘密移防到了与赵国安吉关毗邻的隆城郡隆兴关。

隆兴关与安吉关毗邻,在卫国还没灭亡之前,由于卫国与赵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友好,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冲突,故而在隆兴关,卫国也并没有驻防多少戍卒,与之相对的赵国安吉关中,同样也没驻扎多少戍卒,甚至连一千人都不到。

直到薛国灭亡卫国之后,薛国在隆兴关中增加了两千戍卒,将戍守关城的总人数增加到了三千人,而赵国,得知隆兴关增兵的消息后,同样也在安吉关中放置了一个满编旅的国防军。国防军一个旅两千五百人,再加上安吉关中原有的戍卒,总人数也就达到了三千人的规模,跟对面隆兴关中的薛军戍卒的人数相当,甚至略有超出。

而现在,得到薛王妫翊命令的赵传,率领两万精锐薛军,秘密移防隆兴关,目的自然不可能只是去边关游山玩水的,而是想要一举夺关,拿下赵国安吉关,甚至是安吉关背后的云中郡!好给不听薛王命令,不给薛王面子的赵国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也好为薛王妫翊七月十五日的继承天子之位的继位大典,增加一份灿烂夺目的胜利勋章!

只不过,隆城郡镇守将军赵传,在接到薛王妫翊派内使快马加鞭,从薛都大邑星夜兼程送到隆城郡的谕旨时,已经是七月十号了,从隆城郡调兵遣将,秘密调派距离隆兴关最近的几座县邑关城中的驻军,移驻到隆兴关,包括赵传从隆城郡赶到隆兴关,在短短的五日之内,也根本不可能做到!

好在薛王妫翊,能够成为天下霸主,也并不傻,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拿下赵国的安吉关,就更别说安吉关背后的云中郡了。就在赵传收到从薛都大邑传来的夺取赵国安吉关和云中郡的密旨后的第二天一早,赵传便又收到了薛王妫翊派内使送来的第二道谕旨。

在第二道谕旨上,薛王妫翊更改了前一道谕旨中,在七月十五继位大典前拿下安吉关的时间期限,而是改成了更始八年年底之前,拿下赵国云中郡!并且,薛王妫翊还从薛都大邑,为赵传准备了五万援军,在七月十五继位大典之后,便会从薛都大邑启程,赶往隆城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