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九百零八章 获人再次南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百零八章 获人再次南下

第九百零八章 获人再次南下

郴国并没有再坚守下去,就在郑国十万大军出现在郴都泰宁城外的第二天,郴国君侯姚鼐,便打开了郴都泰宁东城门,带领城中文武大臣,军民百姓,双手捧着郴国君侯印玺,跪倒在了郑军主帅杨龙面前,投降了郑军!

嗯,准确的说,应该算不上是投降了郑军吧,因为在此之前,郑军主帅杨龙,亲自陪同着在平阳郡中俘获的郴国先君姚裕,出现在了郴都泰宁城外,由姚裕亲自劝降,喝令打开城门!

之后,姚鼐才秉承君父旨意,率领城中文武百官,打开东城门,将城外的君父姚裕,连同郑军主帅杨龙,以及郑国十万大军,迎进了郴都泰宁。

郑国十万大军进入郴都泰宁城后,很快便接管了郴都泰宁的城防,城中三万郴军,数千义勇民壮,全都被缴了械,集中安排在了城北大营,由郑军严密看管!

很快,在杨龙的亲自见证下,郴侯姚鼐,宣布了退位诏书,自请为臣,成为了郑国的臣属,并将郴国四郡之地,所有的地籍、民册,全都双手奉上,交给了杨龙,以示将郴国四郡之地,全数并入了郑国!

而郴侯姚鼐纳土投降之后,郑大丞相杨龙,竟然在郴都泰宁,直接代表郑侯陈珏,封姚鼐为顺义公,并安排人手,连同郴国先君姚裕,和宫中妃嫔公子,一起护送返回了郑国。

而之后,十万郑军在郴都泰宁城中休整了足足两个月,将城中郴国贵族功勋,几乎全都迁移,送回了郑国境内,分散安置,又将郑国境内的世家贵族,黎民百姓,一批又一批,一拨又一拨的,全都迁移到了平阳郡和郴都泰宁城内,与郴国遗民,分散杂居,以加速郴国旧土,并入郑国的速度。

郴都泰宁城中的十万大军,在郑国第一批移民,迁移进入泰宁城后,便继续由杨龙亲自率领着,出了泰宁城,往北攻了过去。

泰宁城北边,就是北安郡,现在郴国已经灭亡,北安郡也早在郴都泰宁城投降郑军之前,就已经被薛国丞相妫玮的大军攻陷,全部落入了薛军手中。

只不过当时妫玮听闻郑国出兵,袭取了郴国平阳郡,俘获了郴国先君姚裕的消息后,担心郑国占领泰宁城后,断了他的退路,所以在薛军拿下北安郡之后,便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停止了继续北上,攻打新阳国,转而就地驻防,驻扎在北安郡中,一边修缮城防工事,一边稳固他在北安郡中的统治!

大赵绍兴九年,薛国更新元年,八月盛夏,就在郴国灭亡两个月后,就在薛国和郑国的两支大军,在北安郡中,为了北安郡的归属,而厮杀不已的时候,北边的中山国,却再次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

自从经历了伪吴王之变后,中山国的军国大权,便一直掌握在权相公孙炳的手上。公孙炳以郑国为师,以丞相兼领上将军的身份,执掌中山国军政大权,只不过她毕竟不是中山国土生土长的世家贵族,属于外来户,在中山国的根基,有些不稳!

因此,自从掌握中山国军政大权之后,公孙炳便一直致力于打压中山国国内的本土势力,并大肆网络招揽列国流亡公族、游学士子等,以充实羽翼实力!

之后,公孙炳羽翼渐丰,又对中山国内的本土势力,进行了几次残酷血腥的大清洗,进一步削弱了中山国本土势力和公族势力,彻底的将中山国的军政大权,完全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只不过,公孙炳这样残酷血腥的大清洗,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大大的削弱了中山国本土势力和公族权力,无论是中山国中的世家贵族,还是中山国公族,都已经完全无法与公孙炳的势力相抗衡了,只能无奈地选择归顺和臣服。

但是,这种表面的归顺和臣服,其实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蛰伏,是一种无奈之举,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在这种表面的归顺和臣服之下,中山国的本土势力和公族势力,却联系得更紧了,对公孙炳的不满和矛盾,也是越来越深,以至于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最终,在大赵绍兴九年七月份的时候,对公孙炳心怀不满的中山国本土势力,终于铤而走险,在其中一个上大夫的谋划下,从中山国君手上拿到了诛除权奸公孙炳的诏书谕旨,并暗中网络招揽杀手,准备暗杀公孙炳。

计划很周密,甚至从中山国君手上拿到诛除权奸的诏书谕旨的时候,都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只是最后在派杀手行刺公孙炳的时候,却是功亏一篑。

借着向公孙炳静香河鱼的时候,将匕首藏在鱼腹之中,准备暗杀行刺公孙炳的杀手,刺向公孙炳的那一刀,却被公孙炳用桌上的竹箸格挡了一下,刺得偏了,从公孙炳肋下刺了过去。

虽然依然将公孙炳的左肋下面划开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但却让公孙炳躲开了致命伤再加上宴席上其他宾客又都是公孙炳的心腹,反应及时,当时便一拥而上,擒住了刺客,将刺客手中的刀匕夺了过来,又及时的请了医官,给公孙炳包扎诊治。

当天晚上的时候,流血过多,显得有些虚弱的公孙炳,却是不顾身子的虚弱,连夜布置,第二天天还没亮,公孙炳门下的武士校尉,便领着效忠于公孙炳的中山军以及从郑国借来的两万郑军,挨家挨户,搜捕叛党,将所有忠于中山国君的本土势力和中山国公族,几乎全数捉拿!

一番审问之下,主谋同谋,很快便浮出了水面,所有的证据和线索都指向了中山国君和国中的几个世家贵族、上大夫之流!之后,公孙炳更是直接带着数千大军,将整个中山王宫团团包围了起来,将宫禁中的禁卫,全数捉拿,并以谋逆之罪,全数处置了!

上千守卫中山王宫的宫廷禁卫军,原本也全都是公孙炳的手下,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心腹,统领宫廷禁卫军的校尉将军,那更是公孙炳一个一个逐个任命和提拔,然而现在,他们竟然让中山国君,将那么重要的谕旨诏书,从王宫之中传递了出去,并且让中山国君和外臣勾连在一起,这对于公孙炳来说,就是绝对的背叛,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因此,被捉拿的那些宫廷禁卫军,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字——死!

将宫中禁卫从上到下全都更换了一遍之后,公孙炳更是直接带着一队武士,进了中山王宫,逼迫中山国君,亲自向他赔礼道歉,并且下了罪己诏,向整个中山国的文武大臣、军士百姓,承认自己的错误!

前后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场由刺客引发的中山国内乱,才再次平息了下去,而经过此事之后,中山国君在中山国中的存在感,就更低了,而中山国内,那些但凡还有一丁点实力的世家贵族、中山公族,更是全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全在动乱中,被公孙炳给清洗了一遍!

只是,公孙炳的大清洗,虽然让中山国内的异己分子,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几乎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有实力,有能力能够再与之抗衡了,但同时,从中山国中逃亡的世家贵族,却是越来越多,而且逃到什么地方的人都有!

其中一个中山国公族出身的公孙戌,便逃亡到了获国草原,并且以割让中山国半数领土作为条件,从刚刚平息了整个草原动乱,勉强将草原三部合而为一的获国草原大酋领阿史那实手上,借来草原铁骑十万,挥军南下,再次侵入了中山国境内!

中山国公孙戌,从草原获国借来的铁骑十万,挥军南下中山国的时候,正好是大赵绍兴九年九月,而这个时候,中原列国的郑国,正与薛国丞相妫玮的大军在郴国北安郡中连番激战,双方围绕着北安郡的归属,持续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战争,大小战斗四五十次,双方互有损伤,北安郡,也基本上一人占着一半!

而与中山国相邻的新阳国呢,却是自顾不暇,别说出兵帮着中山国了,就连能不能自保,都还不一定呢!跟中山国比起来,新阳国现在其实更担心的,还是南边的北安郡,北安郡中的郑国丞相杨龙和薛国丞相妫玮,那可全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两个人,不论谁最终占据了北安郡,接下来的动作,很有可能就是继续挥军北上,攻入新阳国境内!因此,在这种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新阳国自个儿正忙着整军备战,加强新阳国境内大小关隘城池的防守力量,大力从赵国进口武器装备,招募训练新兵呢,哪还有心思和那个精力去管中山国的事?

至于西边刚刚复国的卫国,卫国那个新君卫苏,这个时候,正忙着攻打保兴郡郡城呢,也根本抽不出手来,帮助中山国!唯一能够帮助中山国的,也只有东边的郑国了!只不过,郑国的主力,现在都被郑相杨龙率领着,在北安郡中与薛相妫玮率领的薛军争夺北安郡呢,剩下那些兵力,还要防守郑国本土以及南边的莒国,也根本腾不出手来,帮助中山国!

所以,最后抵挡南下的获国铁骑的重任,就只能靠着中山国硬抗了!好在公孙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会耍些小心眼,争权夺利的势利小人,在军事上,公孙炳也还算是有一定的见识和谋略,靠着中山国中的几万老弱残兵,竟然在中山国镇北三关中的岩荡关外设伏,用一把大火,烧了获国铁骑数万之众,将南下的十万获国铁骑,杀得大败而归!

只不过,这一仗的胜利,虽然让公孙炳在中山国中的威望和地位,变得更加的牢固,在天下列国之间,甚至都可以说是英名远扬,但是这一仗,却彻底的激怒了获国大酋领阿史那实!

两个月后的冬十一月,获国大酋领阿史那实,再次率领二十万草原铁骑,挥军南下,攻入了中山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