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 > 第14章 开始改革内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位爱卿正在议论皇帝你说的事儿呢!”

“喔?怎么说的?”

“兵部吏部户部三位尚书和高拱都觉得如果皇上真的能够找到那两种亩产二十石的粮食,他们便愿意帮忙为皇上新建你那个部门!

但是张居正、张四维还有左都御史葛守礼则是怀疑陛下那古籍不靠谱有年少幻想之嫌对此反对。”陈太后道。

“嘿嘿,这就有意思了!”

陈太后接着道“皇上,今日我们站在你身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多谢母后多谢娘亲”朱翊钧心中大喜,显然她们两位也是对那种粮食心动了。

这两位就像是核武器,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时不时的拉出来站站台可以快速收拢皇帝的威望。

上次的事情之后她们现在也都对皇帝很放心了。

皇帝虽然小,可是身上的气势日益加深,心机也不缺,不敢说已经完全成为帝王,可也已经成了五分了。

朱翊钧看着大厅里的大臣们心里不禁有些感叹!

如此豪华的文官阵容,都是治世能臣,如果能一条心那可是了不得的力量!“可惜啊”朱翊钧嘴里冒出这么一句话。

“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吗?”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户部尚书王国光走出来道。

“准”

“臣斗胆,不知陛下所说的亩产二十石的粮食是否确有其事?具体是何物?”

“一种书上叫它甘薯,另一种叫土豆。应该是由西方蛮夷带到吕宋的,就是占据吕宋那群红毛鬼!”

红薯土豆玉米辣椒其实差不多都在万历年间就进入中国了,玉米辣椒更是隆庆年间就进入福建,可惜被当地士绅官吏压制没有推广开来。

至于为何压制?农民多一种粮食就多一种活命来源,推广开了他们的高利贷如何贷出去。

红薯土豆也是隆庆年间先到吕宋,而后到万历中期才传进沿海。

“那不知陛下可对此有所安排?可否需要臣等出力。”礼部尚书陆树声也是急匆匆的开口问道。

“这不是让你们商议嘛,此事除了锦衣卫派人过去,你认为何人会让如此珍贵的粮食轻易流出?买?谁会卖?”

“呃......”陆树声干噎了一下没说话。确实如此珍贵的粮种任谁都会当宝贝一般藏着。

“陛下,臣有本奏!”高拱当先站出来。

“高爱卿说吧!”朱翊钧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以前他对这个高拱可是烦的很,若不是他记忆力大涨,每次高拱布置的课业都是其他人的好几倍他根本完不成。

不过现在嘛,那态度好的不得了。

“陛下,不知那古籍可还在,臣等也想一观!?”高拱有些好奇的问道。

“唉!高阁老,那些古籍腐朽不堪,朕看过之后便彻底坏了,朕都没看完便成了一堆渣土!”朱翊钧直接回绝。

“那倒是可惜了啊!”高拱一脸心痛的样子,说实话他是不信的,可是现在不信也得信啊。

上次的事他这个受害人也跟着吃了瓜落,脑袋上顶着一堆名头实际上一点实权都没有了,不巴结巴结皇帝别说名留青史了,能不能安然退休都不好说。

左都御史葛守礼起身道“陛下,如无实证恕臣不敢答应,陛下如今当以学习为主,切不可因为这些杂事分心。”

“是啊陛下,如今陛下还需用心学政明史,虽然陛下聪慧天下难寻,也不可因此而懈怠”张居正也开口了。

高仪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反对的那些人开口道:“几位此言或许偏颇,陛下乃不世之才学业一日千里。

如今能有如此为国为民之举实乃好事,怎可打击?再说此机构并不从户部要钱,你们急个什么劲。”

高仪和高拱乃是好友,历史上高拱被撸官之后吐血三日而亡可见他们的友情。

兵部尚书谭纶这时候也开口道“是啊,张阁老,陛下此举乃是好意,我等怎可过分阻挠。

先不说那金山银山,光两种仙粮得其中一种都是泼天大功,陛下有心那便试试我等看着便是。”

谭纶的话极具威力,谭纶今年53岁,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家,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又与戚继光并称\\\"谭、戚\\\"。

可见其并不是明末那种完全不通兵事的文人,而是真正的大将。

朱翊钧感激的看了谭纶一眼,然后说道“没错,此事朕会安排锦衣卫的人去寻找,诸位就不必多想了。

短则三月长则半年定会有消息,到时候真假自现,现在争论意义不大!”

别以为上次他处罚了内阁就会让这些人变成磕头虫了,这群人绝对是很有风骨的,立场也极为坚定。

“还有问题吗?”听着朱翊钧这毫不客气的回答,张居正也不敢再多言。

虽然上次牵连了一大批人,可是几位大佬见面依然是笑呵呵的互相打招呼,完全看不出不合。

朱翊钧听说后啧啧称奇!想来这就是中国自古特有的官场文化,脸上笑嘻嘻,心里m m p。

看着下面的人没话说了,朱翊钧又接着道“最近朕会把亲卫军,东厂和锦衣卫重新安排,不知诸位卿家有什么看法?”

这些事朱翊钧虽然私底下已经做好安排,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神情各异不说话,不过脸上都大写着不愿意。

此时刑部尚书王之浩开口道“陛下,锦衣卫和东厂如今权柄已经过于庞大了,再重用是否不妥?大肆发展锦衣卫需防止出现纪纲之祸啊!”

“是啊陛下,锦衣卫和东厂名声在外,若是权柄再加大或使百官人人自危。”吏部尚书杨博也是脸色难看。

锦衣卫是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刀,如今虽然这把刀在刀鞘里。

可是历史上锦衣卫造成的冤假错案,指黑为白数不胜数,哪个官员不害怕他们。要是被他们盯上了,没事都要刮下几两油来。

而东厂比之锦衣卫更黑,更恶,更狠。

“诸位爱卿无需着急,朕今后会严格限制锦衣卫的行动,并且将锦衣卫诏狱分出来给其他人管理。

锦衣卫只有监察和抓人的权利,审查便让其他人处理吧!”

堂下大臣听得有些莫名,高拱问道“不知陛下想推荐何人?”

“海瑞”朱翊钧笑嘻嘻的回答。

“什么?陛下,这不妥不妥!海瑞乃是享誉天下的清官,怎可入诏狱此等污秽之地?

此举或招至天下士人谴责啊!”高仪有些着急了,皇帝此举可是一步臭棋啊。

“臣附议...”

“臣也附议,陛下此举不妥!”

“...”

堂下与高拱交好的官员都在反对,但张居正为首的官员却沉默垂手不语。

世人皆知海瑞为人刚正不阿,对于朝堂之上争名夺利非常不屑,而张居正正是争名的头头,所以他们两个很不对头。

张居正一伙不停的打压海瑞,使得他在应天府尹的位置多年一直得不到升迁。

如今海瑞半只脚踏入锦衣卫这个泥潭,半生英名即将毁于一旦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会阻止。

不仅不阻止他们还得尽力促成此事。

张居正整了整衣领起身道“陛下英明,此举不仅限制了锦衣卫的权利,又不会使锦衣卫的职责减弱,还会大大减少冤狱错案,此举大善!”

朱翊钧笑呵呵的看着下面的人在争吵,他不怕朝堂之上对立。

如果所有大臣都是应声虫,所有人都和和气气那倒霉的应该就是他了。

有对立就需要皇帝来平衡,只要是良性的竞争不涉及党派斗争,他乐见其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所有人的意见不至于偏听偏信。

即便是他带着满身知识外挂,可在做皇帝这件事上他也是第一次,不过后世那么多的宫斗电视,那么多文献典籍。

为君之道,慢慢学便是,后世的那些套路也可以借来用用。

王国光和陆树声也是急忙帮腔“张阁老此言不错,陛下此举或许有些为难海瑞,但是对于国家而言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