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天骄非凡 > 第833章 都在博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非凡在深海市停留三天?

黄晚轩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

香河在莫遵义调离之后,全市所有工作都压在了刘非凡的身上。他虽然只是市长,但身兼着副书记的职务。

本来,市委在书记之外,还安排有一个专职副书记。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就是全面辅助书记工作。如果书记不在或者缺任,副书记就应该全权代理书记职责。

香河市虽然配备有专职副书记,然而多年来,这个位子都是有名无实。李启明时期,专职副书记就是一个摆设。到了莫遵义执政香河时,他干脆将专职副书记安排去市委党校当了校长。

一把手不让二把手插手具体工作,这在很多地方都属于司空见惯的现象。

香河书记调离,专职副书记只能继续留在党校当他的校长。具体事务便都落在了党务三把手刘非凡的肩上。

一个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书记离任,市长连续几天不在家,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

香河市又正处在试点工作的关键时期,一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没人可以预料得到。

也就是说,刘非凡根本就不可能在深海停留三天等候黄晚轩的消息。

黄晚轩让刘非凡给他三天的时间,显然是有准备的。

深海市各种关系复杂,黄晚轩在香河投资建设深海工业园区的事,遭到了市委书记梁田的坚决反对。

梁田反对黄晚轩,并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梁田私下有一句话流出来,意思就是黄晚轩将新能源汽车项目从深海市拱手相让香河市,是吃里扒外的行为。

按梁田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项目与手机代工厂的项目,都应该留在深海市。

新能源汽车代表现代高科技,正好符合深海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需求。手机代工厂是劳动密集型大企业。虽说科技含量一般,但贵在用工需求量大。

梁田是一个出身军工系统的领导,他对社会经济并非一无所知。在梁田看来,巨大的用工需求,就是一个看得见的人口红利。

而黄晚轩一直坚持,深海市受地域环境的影响限制,而且深海未来的发展,应该把目标定在金融方向。高科技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不能适应深海的需求。

如果将这些企业留在深海本土,只会浪费极为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

市委两位领导一直就在为工业园区的事尿不到补个壶里。黄晚轩干脆撇开梁田,自行其是去了香河谈合作。

协议签回来之后,黄晚轩在市委常委会上就遭到了梁田的严厉批评。

黄晚轩在会上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在香河设立工业园区的战略眼光。

常委会不欢而散,项目便搁置了起来。

而这一切,远在香河的刘非凡却一无所知。

直到香河征地工作结束,原来约定好的投资资金一直没进来香河市财政专户,这才引起重视。

于是,出现了刘非凡亲赴深海,一探究竟之行。

深海市政府接待刘非凡的晚宴,与其说是宴会,不如说就是一顿便餐。

首先,从参加晚宴的人数上看,深海市的安排就显得很冷清。其次,菜品也不是太好。

晚宴结束后,杨明抱怨道:“非凡啊,你不觉得人家这是在冷淡我们啊?这也太不够意思了吧?他们去我们香河,我们可是把他们当贵宾接待的。我们来他深海,你看看,冷冷清清的。”

刘非凡纠正他道:“老杨,这就是深海与我们内地的不同。我们内地啊,把精力都放在吃吃喝喝上了,有几个人认真去工作了?人家深海为什么发展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大家在观念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区别啊。”

杨明讪讪道:“你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不过,我不认为深海比我们香河就强多少。如果把深海的政策都给了我们香河,我相信香河的发展一定不会比他们差。”

刘非凡笑了笑道:“试点工作不就在我们香河吗?”

杨明叹口气道:“人家有政策,有支持。我们有什么?”

杨明说的是实话,当初燕京要在全国搞一个经济试点城市。选来选去,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领导的眼光落在深海这片土地上,才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建设一个理想中的经济试点城市。

深海在四十年前,并不像现在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那时候的深海,仅仅只是一个只有不足两千人的小乡镇。深海现在鳞次栉比的大楼,坐落的地方就是原来的水田。

着名的深海大道,过去只不过是一条尘土飞满天的乡间小路。

深海的成功,可谓不是奇迹。

深海发展之初,看好的人并不多。燕京当时也是下了大决心,不但给予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而且给了巨大财政支持。

当时最大的一个政策,就是燕京要求全国所有省市,都必须在深海设立一个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相当于国际上的大使馆一样。各省市自己掏钱,在深海建楼。办事处设立后,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深海市,管理好未来各省市来深人口。

杨明的抱怨,深海成功绝对不是深海自己的发展起来的,而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当初,国家拿出的扶持资金,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可能让乌鸡变凤凰。

刘非凡却不这样认为。他在大学期间就曾对深海的发展作过研究。

在刘非凡看来,深海之所以发展得那么迅速,取决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深海发展之初,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好高骛远。那时候的深海,仅仅只靠着“三来一补”的产业,就将深海发展壮大了。

深海的成功本就不可复制。事实上,燕京在后来也曾将同样的政策给与过其他地区,但这些地区却没像深海这样发展起来。

杨明敏锐地发现了事情出现了异常。他耿耿于怀深海的接待规格只是一个假象,他真正在意的是项目会不会流产。

虽然说,协议是两地政府签字盖章的,但并不等于一定会按照协议的要求来执行。

项目出现变数,是大家最担忧的一件事。

其实,在刘非凡的眼光看来,深海在香河建设工业园区,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香河能完美化解深海土地困境。深海又能带给香河强劲的经济发展。

虽然说,深海工业园区未来的产业还不落伍于时代。但比起深海来,这些产业也不过是别人嚼过的馍馍了。

梁黄之争,表面看都是为深海未来的发展在坚持。其实真正的内幕,却是一般人看不到的政治博弈。

他们各自代表着一方。

而且,他们正在进行着紧张激烈的政治博弈。

乔周之间,因为入常的事,一直在暗中博弈。这种看不见硝烟的博弈,自然会影响到地方。

让梁松口,看来不是那么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