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在四合院没点背景怎么行 > 第19章 清华园、东来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位于王府井大街西侧的清华园浴池是四九城澡堂业的翘楚。不敢说第一,毕竟南城那边还有家清华池。

李承志领着众兄弟刚一进门,就有伙计上来招呼“几位同志是理发,还是泡澡?”

李承志摸了下自己的头发,不算长。就问李承文他们要不要顺便理个发。几人都说不用。

于是转过头对伙计说“楼上的盆塘还有空的没?”

这时候好一点的澡堂分官盆、盆塘和水池。其中官盆最好,因为是专为有钱人和各级领导服务的,澡盆、卫生、服务等各方面均为上乘。

等而下之是盆塘,单间雅座,内设搪瓷浴盆,外设躺椅、茶具等物品,顾客多是小职员、教师一类经济条件稍好的人。

水池自不必说。倒不是区别对待,毕竟解放后搞这套是在找死。而是满足老北京人的需求:有的人赤诚相对谈生意,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有的知识分子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点的空间。

“这个点儿都还空着呢,您,楼上请?”

“那就劳烦您带路,找两个干净点儿的包间”

“不敢当一个‘您’字,这边请”说着领几人上楼。

等到了二楼,交给几人一串号码牌,给众人指了肥皂(没有香皂以及现在的洗发液、沐浴露之类)、毛巾、浴巾、搓身用的丝瓜瓤、拖鞋等一众物品的位置。

又分别给泡了一壶茶说了句“有需要您几位吆喝一声”

这才转身下楼。

李承志当先脱了一应外物找了个浴缸躺了进去,惬意的喊了一声“舒坦”

看他这般做派,从进门开始就有些绷着的李家兄弟也就有样学样,一人找了一个浴缸进去躺着。享受嘛,看一眼就会了!

泡了好一会儿,李承志这才起身朝门外喊了句“12号,给找个力道足的老师傅搓澡”

搓澡这行当也分南、北两派。还有师承。你要不细说指不定给你派哪位师傅。

有的人喜欢南派师傅:搓的细致,从头到脚丫子分毫必致,搓完还给你按个头,浑身舒坦。

也有人像李承志这样,喜欢北派的粗犷:一顿狠搓,皮肤都搓的通红。完事给你后背一顿拍放松筋骨。讲究的就是一个大力出奇迹!

完事再抱着温度刚刚好的小茶壶,就这么对着壶嘴来这么一口“哈……”那叫一个通透!

原本还想体验一下修脚师傅的手艺,这也算老北京特色。只可惜李承文几个全在一旁等着,不好让一帮子人久候。左右离得不远,下回再来!

这才交了费用出来。不贵,洗澡每人两毛六。搓澡才1毛,更是便宜。当然了,一般职工肯定是不愿意花这笔“冤枉钱”也就李承志仗着系统给力,不心疼。

东来顺也在王府井大街的东安门市场到不是很远,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说一下:东来顺属于回民清真饭馆,可别在这里点什么九转大肠。要吃鲁菜啊,您得去正阳楼。

东来顺厨子切肉的手艺,都是高价请来的原正阳楼主厨手把手教的、制定的标准,并流转至今。讲究的就是:

美薄如纸、软如棉、齐如线、美如花”东来顺羊肉肉质细嫩,色泽鲜艳,刀工精美,薄厚均匀,排列整齐,形如手帕。切出的肉片舒展开来,放在青花瓷盘上,透过肉片盘上的花纹清晰可见。肉片薄如纸,软如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红白相间,整齐美观,一涮即熟,久涮不老,每盘肉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其他还有选料精、调料香、火锅旺和配料细等等8大特色。不再一一细说。

一行5人都是大肚汉,作为大堂哥的李承文刚开始还拦着点,让几个弟弟多吃点主食。等后面见李承志是真的不在意,一点不心疼。自己也放开了涮肉的速度。李承志则是不紧不慢的一口糖蒜一口羊肉的吃着。也不喝酒,今天是许婉芳的\\\"大日子\\\"众人都有默契没提这茬。

眼见众人吃得差不多了,李承志让伙计沏了一壶茶。以茶代酒敬了一杯“感谢众位兄弟的鼎力相助,今天情况特殊。我权以茶代酒敬众位兄弟一杯,等年后回去给两位老祖请安,到时再痛饮一番”

李承文也带头举起酒杯,言称不必。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事关自家婶娘的身后哀荣,都是晚辈,自当出力云云。还说这次仓促,下回李承志回村,要跟他好好再喝一顿。

眼见天色不早,李承志和各位堂兄弟从复兴门出四九城。在八宝山山脚打听一番,找到一户偏僻的人家。买了香烛纸钱这些。

58年开始破除封建迷信,但是这玩意吧,禁不完更禁不绝。尤其是乡下地方,刚经过战乱年代,谁家没个长辈先人?别当着领导干部面就行,被人举报另当别论。

几人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也不上山。各自在脑袋上绑了白布条。面朝着陵园跪在地上画了两个圈,又摆好水果贡品,往圈里烧纸。火光映在在众人面上,各有哀思!

等处理完痕迹,李承志与哥哥们就此分别。都是大男人没那么多矫情。

趁着夜色李承志回到家,走到北海公园附近,有联防队员盘查,看到证件上李承志三个大字,竖了个大拇指就放行了。

看来白天捐赠肉食的事情已经初步在这四九城发酵。

收获不小。

刚进家门没一会,中院贾东旭带着西瓜头棒梗过来了。李承志还以为他要说借粮食或者给贾张氏安排工作的事情。

没成想,人家上来就带着棒梗对着李家中堂磕了三个响头。李承志只得恭恭敬敬一旁带叩头回礼。

贾东旭伸手扶起李承志,这才开口”本想着今天我许姨头七,之前也说带这小子到城外给他许奶奶烧点纸。没成想你一直没回来。刚看你从中院经过,这才想着带孩子过来。你嫂子大着肚子、小当也还小就没让她们过来”

李承志谢过贾家父子,想了想之前秦淮茹借粮食的事情。就从缸里舀了10来斤棒子面装在包袱里递给贾东旭,又给小棒梗抓了一小把糖。权当回礼,这才送他俩出门。

李承志看着两个父子的背影满眼复杂……

其实早该想到一个不学无术、浑身毛病的人,怎么可能被易中海这种老阴比选做养老人,甚至秦淮茹在他死后一直念念不忘,忍着贾张氏这种恶婆婆的磋磨不肯改嫁?

别拿户口说事,秦淮茹53年嫁入贾家。国家58年才出台的“户口登记条例”,也就是说贾家全家都是城市户口。只不过只有一个人挣钱,口粮少了一点。不存在赶回农村的情况。人家心心念念的,不过是已经死去的贾东旭罢了……

摇摇头,不过是些许感慨。有机会就提点一声,毕竟一条人命。就当还了他祭拜先母的人情罢了!

至于贾张氏,事不过三。不来撩拨也就罢了,超过三回一样摁死!对那老虔婆,李承志是一点好感没有!

关上门,李承志恭恭敬敬给二老的遗像鞠躬,说出了心里话。

“给二老敬礼,想来您二位已经和儿子在九泉之下团聚。后世小子祝您一家阴寿长绵、早登极乐。”

“不知是天意亦或是某个大能的玩笑。让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后来人借用了您二老宝贝儿子的身体。”

“我自认没那么大本事匡扶社稷,救国安邦,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济黎民,护佑孤寡绝不给您二位脸上抹黑”

“您看今儿个做的可还成?估计明天许主任的事迹就会上报,我也算安了一点心。往后在新中国这片地界,我会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至于去港岛,我也是没办法,后世的生存法则与如今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敬佩如您二老一样为国家奉献终生的革命先烈,自己却如何也当不成您二位这样的人。还是香江那边的血肉丛林跟适合我,我也能放开手脚做点事”

“无论如何,我不会坏了李家的名声。并且让李家开枝散叶|繁衍血脉。请您二老放心”

说完在长岸上倒了三杯酒,进空间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