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情正如李承志预料的的那样顺利。

从10月30号开始,置地发布通告以面值5元的两股公司股票,向所有持有牛奶公司股票的股东还有股民换购牛奶公司一股面值为7.5元的牛奶公司股票。

当然了这是股票面额,实际上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已经被分别炒到94港元和135港元了。

都知道这两家公司是下金蛋的母鸡嘛!

随后就是两家公司在报纸上互斗文采,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宣传大战。

具体的内容不再多说。

李承志这个老六,每当置地的股价有所上涨就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搞得置地在交易所的股价早上上涨,下午就下跌,反观牛奶的股价一路上扬。

置地背后的大股东们不得不继续往置地注资,变相提高了收购收购牛奶公司的成本。

而李承志呢?虽然不是全部在最高点300块成交的,但是他依然大赚特赚,前后投入资金不到10个亿,扣除印花税后,总共回笼资金59亿之多。

此时,香港全年的成交量才482.17亿。

李承志正式成为香港现金王。

甚至牛奶公司董事会主席在见到事不可为后,毅然决然用薄扶林的奶牛养殖场向冠亚抵押,借了6个亿的现金用于应对置地的恶意收购。

但结果显而易见,被置地一股换六股的把戏糊弄过去的牛奶股东还有股民,因为收购事件还未结束,无法在第一时间出手自己的股票。

新成为的置地股东们,因为手中只有一股旧股,承诺的新股要等到几十天后才能收到,偏偏新股到手时,置地的股价已经大幅度回落,从67的巅峰掉到12元一股,甚至时至今日也没涨回去,也算自食恶果了。

而等到74年初,在无数置地股民抱着股票欲哭无泪时,李承志又再次出手,扫空了市面上的流通股。

除归还汇丰的百分之五股份,拿回自己的保证金,还坐拥置地百分之二十三的股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承志顺势向置地董事会提出了成为董事会主席的要求,但是被凯瑟克、渣甸还有马地臣三家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拒绝了。

不过仍然为李承志保留董事会成员这一席位,拥有投票权。

邀约失败,李承志也不沮丧,转手把薄扶林的奶牛牧场划归到冠亚地产名下,想来等他们日后接收牛奶公司的资产名单时,发现没有这一项,表情会很精彩。

……

赚钱之后怎么办?当然是给伙计发薪咯!李承志可不是后世那帮活该挂上电灯杆的资本家。

作为此次股市收割战的大功臣,方进新和娄晓东分别获得最高五百万的现金奖励,几十个操盘手一人二十万。

不少了,此时九龙一栋唐楼也不过几万块的价格,你现在帮老板赚了几十、上百亿,你老板会给你发上海北京的一栋楼吗?

更何况还是一群人操作的!

而冠亚旗下的其他员工,当月无理由双薪,还有米面粮油发!

引得无数人拍手叫好,直呼李生~活该发大财,而李承志只是朝他们谦虚的笑笑“低调、低调,这都是我当老板应该做的”

人有钱了,那些“苍蝇”也就随之而来,你像红十字会、残疾人福利协会还有儿童基金会也就罢了。

这些通通交给娄晓娥去应付,这几年作为大太太的娄晓娥不爱在家当花瓶,反而热衷于慈善。

把冠亚集团旗下的几家基金会接手过去,打理的井井有条,初步展示出女强人的风范。

居然还有什么关爱黑叔叔保护协会,以及听起来高大上,其实私底下就是个定期举办imparty的邪教组织,也敢来募捐。

前者李承志明确表示自己没兴趣,对于后者自然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给雷洛他们送了点业绩。

什么嘛!小爷我读春秋的好吧!

被烦的不行的李承志,原本打算带几个女人去日本避避风头,结果娄晓娥忙着打理基金会终日看不到人影。

何雨水自打接任电视台总经理一职后,也是为了李承志庞大的电视剧计划,全神贯注,面对李承志的邀请不屑一顾。

梁小敏倒是想去,但是肚子里怀着老二,家里还有娄晓娥的三个、何雨水的一个,也无法抽身。

最终,李承志只得独自一人带着几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以及保镖团队踏上了去往日本的飞机航班。

负责接机的是新日铁制铁公司的副社长,以及总务科科长。

李承志此番前来,就是要打开新中国七八十年代钢铁行业技术落后产业低下的落后局面。

而他所拿出的不过是日本几年后就会自主研发的几项精炼功能分离技术,以及少量的资金投入。

“李桑,远道而来辛苦了”面对服部社长一行人整齐划一的鞠躬礼,李承志也是谨慎还礼。

无论对小樱花国有多么大意见,在人前都不能丢了泱泱华夏的气度。

……

新日铁公司八幡制铁厂。

作为二战期间樱花国侵略大陆的帮凶,其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军火武器曾在那片土地上犯下累累罪行,偏偏又在78年以后为上海宝钢的建立投产、乃至新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实在无语评说。

一路上老服部都在为李承志一行人详细讲解新日铁目前的出产量、新技术,自己管理经验。

看到他们把钢铁轧的像纸一样薄,甚至印上了彩色的图案,看到他们用冷轧技术轧出来的钢板,轻盈、漂亮……

李承志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因为他知道,日本的钢铁业至少领先新中国15到20年左右的时间,这是一代人的差距。

但是还不晚,

国家发展在工业,而工业发展在钢铁。

李承志重新睁眼,目光中透露出坚定,哪怕多付出几项技术,也要把日本的成套的管理经验,还有大量基础技术都带到中国去。

至少先带到香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