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在四合院没点背景怎么行 > 第103章 警廉冲突、一次小小的示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章 警廉冲突、一次小小的示威(一)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一晃眼来到1977。

1974到1977,这三年来冠亚的发展让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首先是冠亚旗下的大时代投资控股公司,当年李承志在置地跟牛奶的大战过程中大赚一笔。

但他并没有拿着这笔钱去挥霍,而是大量注资当时的华人企业,为他们续上最后一口血。

其中包括上市的一百五十多家,未上市的更多。

可以说74年,但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或者被李承志以及他的投资团队看上的香港华人企业,基本都有他的资金注入。

而事实上大时代的脚步远不止如此,在73年一季度,李承志套现出场之前,大时代就已经组建了漂亮国事业部。

做空石油股大获其利的同时,也因为漂亮国高昂的资本利得税,李承志和他的代理人不得将盈利转投资像沃尔玛、微软、可口可乐、迪士尼这样长青股。

都达不到控股的程度,因为当局不允许。

但是回报率都还不错,最高的甚至有几百倍之多,就等某一个高点套现了。

还有樱花国和宇宙国的房地产和娱乐圈以及纸媒,也都稍稍涉足。

前者参考汉城和京都的房价,懂得都懂。

后者则是考虑到舆论因素,有一个发声的地方。

顺便给自己的小女人们练练手,有个栖身之地。

冠亚的房地产那就更不必说,除了67年在英资手里接手的大量优质物业,这几年还在离岛、南丫岛、将军澳、西贡等地大量购置地皮,等待开发。

甚至靠近北区靠近目前边界线的地方,买下了大片工业用地,用来建厂。

讲究的就是一个农村包围城市,最关键的是这地方的地价便宜啊,而且公司旗下还有专门的小巴线,从九龙直通港岛各地。

旗下的员工根本不用担心出行问题。

说到冠亚的九大工厂更是不得了。

纺织、成衣、塑制品、玩具制造、钟表配件、方便面生产、汽水灌装、炼钢厂、轧钢厂。

前七个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出不少,盈利更多,光直属员工就超过十多万,辐射影响的家庭海了去了。

后两个目前刚刚投入生产,尚未盈利,里面有大量国内派来的工程师和高级工人在学习。

且主要出口对象为国内,预计未来五到十年都难以收回成本。

后期考虑往汽车制造业方面发展,尽量争取收支平衡。

国家会看着你亏本?收获在后头罢了!

里面工人也不少,虽然比不上那些大规模钢厂,但两座钢铁厂职工也有上万人。

此时的香港人口才多少?四百五十万不到。

也就是说香港每四百人里面至少一个冠亚的工人,这还不算受他们影响的家人,这都是妥妥的政治影响力。

最后就是信号覆盖全香港的广播电视公司,以及未来报纸了。

两家公司加一起不过三千多人,其中还包括300多位艺人。

但是要论影响力,那是首屈一指,毕竟没有什么会比新闻媒体还有自己喜爱的艺人嘴里说的话,更有冲击力了。

事实上住在太平山顶的那位也注意到了这股影响力,并在随后约谈李承志,邀请他以及夫人在山顶花园聚餐。

交流期间,麦理浩首先对这十多年来冠亚的成绩做出了肯定。

认为他给十多万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为香港的经济繁荣以及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并且表扬了李承志和夫人娄晓娥在慈善事业方面的付出,“创业者计划”助力了大量有梦想的年轻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大病医疗补助”给那些看不起病的家庭,提供了生存保障,带来希望。

每年给鳏寡孤独、伤残人士以及各家福利基金捐献物资、资金,全都值得表扬。

但是李承志全程面无表情,感觉这话听起来尤为刺耳。

就像一个强盗闯进你家,堂而皇之的霸占了主屋,你无力反抗听之任之。

某天你发觉将要下雨,修补了一下屋顶,却被这个强盗大夸特夸一样。

话锋一转,麦理浩又提到李承志名下的几家工厂,询问他为什么把工厂开到那么偏远的乡下,而不是在港岛和九龙地区投资。

李承志用一种诙谐的语气调笑道“毕竟乡下的人力资源充足不说,工钱也比较便宜啊。

再说占地那么大面积的工厂要是开在九龙,回头政府开发,你们愿意出多少搬迁费?

还不如一早开在乡下得了,而且还能带动我名下九龙巴士的营收,这不是一举多得?”

看了看他,李承志又反问道“再说了,我也想投资九龙仓,国泰航空还有半岛酒店以及电厂这样的优质资产,但是这些领域你们不是不让我们华人进入吗!

我能怎么办?只好投资一些你们看不上的领域咯”

前两者是怡和还有太古的现金奶牛,后两者是嘉道理的绝对禁脔。

李承志想要染指只能说天方夜谭,不过也快了,这几年不止李黄瓜和包老在市场上收集四大洋行的股份,李承志也趁着股市低迷搜刮不少。

早在前几年就与和黄的控股公司汇丰银行有过接触,得到的答复是:只要条件合适,汇丰会在适当的时候有序的出售手中的和黄股份。

其实就是想利益最大化,想要引进竞争对手抬高股价。

看来冠亚跟李黄瓜的长实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必有一战啊!

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人思维,麦理浩也无可指摘。

不过最后他还是图穷匕见,要求李承志的冠亚集团上市,接受市场监督。

被他一口回绝,开玩笑,老子又不差那点发展资金,上市,上个毛线啊,好让你们这班鬼佬插手我的产业?

结果谈话自然不欢而散。

紧接着,李承志名下的产业就受到来自官方卫生署、消防署的各种刁难。

虽然每一次检查都早有自己人通风报信,工厂各部门也做好了应对准备。

但是带队的是鬼佬,想挑你毛病还不容易?

于是今天关厂三天,明天停业整顿。

李承志也无所谓,亏损这点钱大不了从股市上找回来,工人停工期间的工资也照发,只不过奖金少了一点罢了。

但是这在工人们眼里那就是自家老板因为没给洋人送足规费被搞了,甚至有几个自以为聪敏的还在李承志下班路上带头请愿,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提醒他该打点的要打点好,不要因小失大。

李承志心里好笑的同时也义正言辞的回绝了他们的提议,说自己相信政府是公道的,总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

还表示自己已经向当局表示抗议,让工人们再等等。

但是在随后的中层管理人会议上,李承志就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表达了自己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看好。

表示自己正在考虑是否要将工厂抱歉到弯弯还有李家坡去,港府的经商环境实在令人担忧。

消息传到底层,工人们彻底坐不住了,工厂可以搬,老板也可以跑路,他们这些工人怎么办?

全都移民到国外去?那不现实!

可是冠亚一旦搬走,那些全港最高的薪水、最好的福利那不就全部泡汤了吗?

指望其他那些资本家?不敲骨吸髓就不错了!

刚好十月份,因为麦理浩上任这几年的反贪声势越来越大,尤其是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在警队到处拉人,搞得人心惶惶。

当然了,在李承志的授意下,只是针对那些没有底线,民怨较大的华人败类做了一番清理。

但是廉署成立的几年时间里,先后查出了警队内部多个贪污集团,颜同、韩森先后被抓,而同时被抓的华人底层警员高达两百多人。

不过雷洛等人算是彻底保住了,因为麦理浩的指令是调查那些资产来源解释不清楚的警察,他们一行人包括蔡元祺李文斌等人在内,全都清清白白有迹可查,你查我什么?

甚至雷洛三人还作为廉洁模范,升任总督察,在各自的警署里负责一整个部门的业务,目前正在冲击警司职位。

毕竟裁判(严国良、韩志邦、火麒麟)都是自己人,怎么会乱吹哨呢!

不过看着今天一个明天又一个自己的同事被廉署带走,随后检控,他们也不好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终于,在李承志的首肯下,雷洛几人鼓动以前的老部下,在十月二十八号这天,打出旗帜“IcAc,卖同胞”“洋鬼子走狗,当汉奸”

连同警员和家属,总计上万人从九龙经过隧道,列队游行前往警察总部集结,要求警务处处长向总督反映情况,不能用这种一网打尽的方式反腐。

而且大面积针对华人警员,却对英籍警员就轻轻放过的行为太过恶劣,必须得到纠正。

偏偏此时九龙、港岛一代看热闹的冠亚员工,刚好也对卫生署、消防属的带队鬼佬心怀不满,于是纷纷加入,也喊出口号“华人不是二等公民,要求一视同仁”“反对洋大人无故刁难华人企业家”

这一下闹大了,虽然冠亚的员工大部分在乡下地区,但是居住九龙和港岛的也不少。

加上有些比较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学生和市民涌入,这一合流起码超过五万人浩浩荡荡朝中环行进过来。

而中环警署背靠太平山,麦理浩不可能不清楚。

其实,他已经在第一时间给驻军打了电话,但是遭到拒绝,后来传说是因为军方觉得这是内政,没有用军队弹压的道理。

但是事实上,是因为粤府正在边境线搞军事演习,他们动都不敢动罢了。

真以为不回收是因为怕了你们啊,不过是留一个跟外界通商的口子罢了。

这也就是77年,要是等到82年以后,老子直接让人围了太平山顶。

有个强大的祖国撑腰就是好啊,正在家里享受梁小敏投喂水果的李承志开心的想道。

即便一旁的电话响个不停也没有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