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在四合院没点背景怎么行 > 第158章 真,情满四合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民政部官员派人来接,今天是“老兵之家”落成仪式。

拒绝了许大茂安排的加长汽车,李承志带着娄晓娥和女儿坐上了政府安排的一辆老式伏尔加,一行人朝着东城区赶去。

其实全国范围内像这样,受到冠亚慈善基金赞助的孤寡养老院还有很多,基本每个城市里都有,只是尚未普及到乡镇。

国家如今正在大力发展经济,有些方面难免照顾不到。

于是娄晓娥代表冠亚集团在全国范围投资了大概10个亿左右的资金,配合民政部门用于老兵、孤寡、遗弃儿童方面的妥善安置工作。

今天就是原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改建成功,老兵们正式入住的日子。

因为冠亚的投资金额巨大,又是整体项目的首个示范点开业。

今儿一大早,区里、街道包括市里乃至军方都有代表出席活动。

大清早的其余老人都在屋里歇着,或者在院里活动,只有两名身体稍显健朗的老兵执意要陪院里的工作人员在门口等候。

一见李承志他们的车队进了胡同口,就有人在门口点了炮仗,“噼里啪啦”好不热闹。

民政部的官员跟李承志互相谦让了一下,最终推让不过首先迈步进了阔别已久的四合院。

经过本地建筑公司的改造,拆除了大部分原本院里那帮住户的违章搭建,现在的四合院倒是清爽了不少。

门脸挂了几块牌子,“老兵之家”、“东城区退伍老兵保健服务基地”落款有东城区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名字。

门头还有五星红旗飘扬。

进门右手边是私塾,现在被改成门卫了,里边隔了两间。

听许大茂说,平时除了轮班站岗的战士就属傻柱在这住的多,躲着秦淮茹他们那一大家子吸血鬼呢!

说到这的时候,这家伙笑的那叫一个鸡贼!

前院的改动倒是不大,花花草草什么的比阎埠贵在的时候更多了些,又正值夏季,郁郁葱葱、姹紫千红确实好看。

进来时刚好有一个“瘸腿老头”一只手杵着拐杖,另一只手在给花坛浇水。

“这是怎么回事啊?院里没有专门的水电工人以及护工,照料这些有功之臣的生活起居吗?”

李承志有些疑惑的望向街道的工作人员,目前“老兵之家”的管理工作已经移交政府。

自己往这次的公益项目里可没少投钱,这多少有些糊弄事了吧?

刚才一起去门口迎接的老人立马笑呵呵给替街道人员解释:

“小李啊,这可不怪政府。

是老黄这家伙闲不住,我们这些老家伙基本两人一个屋子,还配有专门的护工。

是他死要面子不让人家插手,平时只让院子里的护工帮忙打扫打扫卫生,其他的全都自己来。

用他那话说: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

哈哈哈....”

听这话黄老爷子不乐意了,把花洒往花坛边上一放:

“好你个王老头,又编排我什么呢?”

说着笑嘻嘻走到李承志跟前,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然后伸出一只缺了两根手指的胳膊拍了拍李承志的肩膀:

“听说这个老兵之家的主意是你小子想的?

不错,看你这身板当过兵?”

李承志面容一肃,将女儿放下,抬手给对方敬了个礼:

“原18军 、154团、猛虎连突击排排长李承志向老兵问好”

黄老爷子直了直腰板也回了个礼,目光有些唏嘘,仿佛回忆起当年在战场上硝烟弥漫的岁月。

撂下一句:

“是个好样的,你们先忙吧。

中午在这吃个饭”

转身拿起水壶回了屋。

只是这落寞的背影让李承志看的有些不明所以,转头看了眼许大茂。

许大茂赶紧从公文包里掏出院里的人物资料看了一眼,凑到他耳边小声解释:

“朝鲜战场退下来的老兵,早年丧妻。

大女儿出远嫁,唯一一个儿子去年南边战场上捐躯了。

老爷子原本住军区大院的,嫌自己一个人冷清就搬过来了”

李承志看了一眼原本阎埠贵一家子居住的东厢房,沉默了一会儿,嘱咐了一句:“照顾好”

然后就跟大家一起去了中院!

这里的院子最大,格局也基本没做什么改动,三三两两缺胳膊短腿的大爷们正在这里下棋的下棋,摸牌的摸牌。

见人来了也不在乎,抬头笑着打量了一行人一眼,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然后就又各忙各的去了。

“看什么呢,说你呢老蒋!出牌啊!磨磨唧唧的”

催促的是一位脸上交错着两条蜈蚣疤的“暴躁老头”。

“嗨!你还不能容我寻思寻思啊?

你以为都跟你似的,打仗的时候就知道抱着你的波波沙往前冲?

这么多年了,还是不长脑子”

围观群众哄然大笑。

一开始说话的老人急了:“嗨!我冲锋怎么了?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冲锋号响起谁敢不冲?

不是我跟你吹,哪一场战斗我手里不干掉几个美国鬼子?

你看我这一身伤,有哪道疤是在背后的?”

说着就要脱下自己的白背心,跟几个老战友炫耀。

“德行!”

伤疤就是军人最好的军功章,听对方这么说另外一位老人家也无话可说。

毕竟当年他是卫生员,上一线的机会确实少。

不过他还是不服:“那你就说当年有多少回是我把你从前线背回来的吧?你都欠我多少条命了?”

“这......”

急脾气老人顿住了,两人谁也奈何不了谁,吹胡子瞪眼良久。

不等旁人劝解,忽地又对视一眼哈哈大笑,“你啊......”

这样的生活也算有趣。

“老兵们有很多都还保持着部队里的作风。

每天都会早起,自己收拾内务,也不让护工插手。

然后打开广播开始做早操,毕竟岁数大了也不适合剧烈运动了!”

养老院的负责人给李承志他们介绍。

接着指向不远处何雨柱家的房子:

“这里原本是大院的主屋,但是后来设计的时候我们发现改成两间小了,单独一间又大了。

所以索性给他它改成厨房,毕竟院里这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要准备的米面粮油、锅碗瓢盆确实需要不少空间。

而且大家平时有什么集体活动也都在中院,省的来回跑了。”

这会儿傻柱正带着他的“何家班”在里头忙活,见李承志带着这么多人过来赶紧擦擦手。

高兴地凑到他跟前:“哟,橙子回来了?雨水跟两小的没跟你们一起?”

街道的工作人员小声给民政部的大佬们解释他俩的关系。

当听到李承志在香港有一堆小老婆时,在场众人无不露出羡慕不已的眼神。

只有娄晓娥悄咪咪把手伸到了李承志腰间。

接受是一回事,被人当众调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咱老李皮厚,一点不在乎,笑眯眯跟傻柱打招呼:“没呢,香港一大堆事,你妹妹现在可是我的头号干将。

孩子们参加了一个夏令营,现在好像在英国那边玩呢。

你呢?让你堂堂谭家菜大厨屈尊在这个小院里照顾一帮老大爷的饮食,不会委屈了你吧?”

听说自己妹妹跟外甥没回来,傻柱有些失望。

不过听李承志谈起工作,转瞬就又堆起笑脸:

“哪能呢,别说咱现在照顾的都是一群革命英雄。

光承包后厨的收入也比我在厂里挣那三瓜两枣的强,这不都改革开放了吗?

一切向钱看!”

“那行,中午就算了。

回头得空咱再喝两盅,许大茂也在。

趁我还在四九城,咱这一辈的几个兄弟有时间多聚聚”

“那敢情好,我现在天天窝在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都快闲出屁了。

那咱就这么说定了啊!”

“随时恭候,我什刹海那套院子你知道吧?”

傻柱点点头。

众人转身出去又继续参观起来。

“老人们吃过饭基本都会选择在院里走走,或晒晒太阳、或活动活动。

院里的运动器材也都一应俱全, 这里还要感谢我们李先生的大力支持。”

可不么,这年代做慈善可不是随手捐笔钱就完了。

那样的话还得交关税,就挺让人无语的。

钱多也不能随便乱花啊。

国家缺外汇,剩下的不多说。

所以娄晓娥他们就在当地采购了大量生活物资,送往各个福利机构。

其中就包括了各式各样的的健身器材,都是后世在公园里常见的。

蹬力器、太极推手器、太空漫步机、上肢牵引器、立式旋转器等等等等。

之后还去李承志早年居住的东跨院看了看,这里现在被改造成棋牌室,院子中间还搭了个葡萄架。

白天的时候老人们都在中院聚会,到了晚上就都跑到这里乘凉的乘凉,看电视的看电视,一点不耽误。

不过基本上已经没了当年李承志他们居住时的样子。

娄晓娥指着有些斑驳的院墙,给小女儿讲述当年夫妻俩住在这里的时候发生的一些趣事。

李成志也不免被她勾起丝丝回忆。

想来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来这里了吧?

老邻居们走的走、搬的搬,就一个傻柱还是因为要躲着秦淮茹他们一家菜才暂时住在这里的。

“青葱岁月一去不复返呐”

不过总好过一院子人,在三个大爷的道德绑架之下憋憋屈屈的过活。

唏嘘几句,李承志摇摇头,这下可算是真、情满四合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