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凡事未算胜,先算败。

虽然王建军他们在指挥部的指导下按部就班,接近坤沙的核心的行动,尚且未见一丝波澜。

但是以李承志的行事风格,已经给他们提前铺好路子。

突破的决定性人物就是坤沙的“参谋长”,也是“掸邦军”的核心人物之一,张苏泉。

张苏泉,1948年毕业于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属黄埔第20期。

据四川广元籍作家邓贤所着《流浪金三角》第二十九章《理想之光》第52至第53段记载:张苏泉生于1927年,1949年撤到台湾。

国军于1958年成立特战第一总队(专门执行[七分敌后抗暴]任务)张苏泉为特战总队中的一名军官。

59年的时候,第1特战总队全队1200人受到指派增援滇缅孤军,张苏泉随之来到金三角。

但由于缅甸政府的抗议和美国的压力。

大部分第1特战总队队员于1961年国雷行动(取蒋经国之“国”及cIA台北站站长雷克莱恩之“雷”)中撤退回台,但张苏泉没有走,而是继续留在缅甸。

据张苏泉说是自愿留下的,不过从台军方30年一直开饷给其在台的亲人,1989年满60岁退役时还授予其上校军衔这一点来看。

张的这些行动很显然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从1961至1963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张苏泉曾任原残军副总指挥兼第1军军长吕维英所组建的“110特种部队”(其实就是雇佣军)的参谋长。

但老挝政治势力变幻不定,这支雇佣兵部队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军长”吕维英独自去了泰国,张苏泉便成为了这支残破不堪小队伍的首领。

他和坤沙结识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61年,某党残军第二次撤退台湾时,他留了下来,作为雇佣军在当地扎根,在一次溃败时结识了坤沙,并投身其中。

1963年他结识坤沙,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地区丛林作战经验的张苏泉很快便成为坤沙军的参谋长,为坤沙训练军队,指挥战斗,战胜了缅泰政府军的数十次围剿。

也就是说,张苏泉曾经是坤沙的上司。

他们在1963年之前就认识多年。

那时,坤沙参加了国民党残军在缅甸北部招募的部队。

张苏泉作为黄埔嫡系学历的军官被派遣到缅甸北部时,军衔和职务都比坤沙高,而且张苏泉还以上司的身份率领坤沙战斗。

只不过时移世易,后某党残军受国际压力撤离中南半岛,坤沙则组建了自己的民族武装,开启了自己的发家之旅。

由于金三角是某党反攻大陆重要的棋子,也是收集大陆内地情报最佳的管道,而拥有庞大马帮势力的坤沙则是确保这个管道得以畅通的力量。

因此某党政府曾于1969年委托坤沙担任华侨协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众多资料显示台方在拉拢和利用坤沙,可以说张苏泉留在坤沙身边,既是帮了坤沙也是在默默完成台方面所交给的任务。

1969年坤沙被政府军诱捕,在坤沙被政府监禁后,是张苏泉一方面积极武装力量,同时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绑架老大哥记者想要通过“交换人质”的方式来营救坤沙。

后来双方通过利益交换。

缅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于1974年9月7日释放了坤沙。

后又在张苏泉的精心策划安排下,“越狱”回到了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地区。

不久,坤沙采取了张苏泉的建议,将人马拉到当时泰国军警无法顾及的北部边境地区。

当时,泰国边境地区由于有泰共的小股武装活动,所以坤沙在与泰国有关方面达成反共防共的协议后,坤沙部的驻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掸族革命军”,当时约近4000人,指挥部设在了一个叫满星叠的小镇。

这是一个距离缅甸边境不到8公里的村子,有273户人家,1600多人。

在离满星叠不远的其它七八个寨子,也同时驻扎着坤沙的其它的部队。满星叠在一个山谷中,长3公里,宽1.5公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水源丰富,森林密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因此对坤沙来说张苏泉不仅是他发家之前的“老首长”、帮助他一路成长壮大事业的军师和贵人,更是他身陷圂囵后的救命恩人。

所以说,拿下这个张苏泉,对王建军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坤沙“掸族革命军”的核心圈子,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但是想要搞定这么一个受过专业训练、半辈子都在干“革命”的职业军人,一般的收买、威逼手段已经难见成效了。

所幸台海方面对张苏泉家人的看管保护并没有多严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通过冠亚在四九城方面的安保部门调查得知,张苏泉在东北老家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在世。

当年撤离的时候,因为情况紧急,身在南方的张只带走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对其老母只能鞭长莫及。

既然如此,在得知张还是一个孝子的前提下,李承志毫不犹豫的下令让手下将老人家掌握在了手中,台岛方面也联系上了之前被自己赶过去的“双马”兄弟,将人偷龙转凤,转移了过来。

目前安排在南丫岛的一所公寓里面居住。

就在李承志端坐指挥室里张开大网准备一步步收紧套在张苏泉脖子上的绳索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从外边大力推开。

只见自己的“好大侄”雷斌慌里慌张的跑进来,向来一丝不苟的的发型都凌乱了许多。

李承志毫不在意地挥手示意作战部其他成员继续做事。

“uncle.李,出大事了......”

等听完雷斌的转述,李承志的眉头那是紧了又紧。

“你是说,撒切尔那个疯女人上台后第一件事不是安抚国内民众、打压北爱尔兰境内民族主义情绪,

而是直接调转枪头朝着香港来了?”

“是的”

雷斌小心翼翼的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

“根据我们在爱尔兰岛驻扎的报社记者反馈过来的情报显示,这位女首相曾在就职仪式上宣称势必要为女王保住香港这颗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

而且,从她之后频繁召见殖民地大臣、军方要员以及财政大臣,并且迫不及待乘专机专程过来视察来看,这一届的英伦政府班子,对继续殖民香江的决心应该是比较大的。”

对雷斌的话李承志不置可否,历史上这位“铁娘子”第一次到访香港是在82年英伦在马岛战胜阿根廷,却在人民大会堂跟前摔了一次大跟头之后。

并且她的这次到访除了引起港岛人心惶惶、经济危机以外,并无其他显着作用。

何况英国方面哪来的底气跟大陆方面谈香港的归属问题?

就凭驻扎在新界和九龙的那几万人?

不是李承志低估他们,在有海、空协同的情况下,驻粤边防一个师的兵力就足以解放香港全境。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