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传奇姻缘 > 第61章 旅游中谈古论今 蜡像前说陈世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旅游中谈古论今 蜡像前说陈世美

木栋梁读完了小学一年级。

放暑假了。

我想带木栋梁出外转转,让他开阔眼界,见见世面。

我跟诸葛丽娟商量后,她同意了。

我对木栋梁说:“栋梁,爸爸妈妈想领你到外地玩几天,你想去吗?”

“去哪里呀?”

“去上海。”

“我知道上海,大城市,听说过。”

“你想去不想?”

“想。”

“那就带你去。”

“太好了,太好了。”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坐火车,去了上海。

我们先去了上海市宝山区一个居民小区,诸葛丽娟的一个亲戚家住在那个小区一栋楼房的五楼,我们在那里住了一夜。

当天,正赶上诸葛丽娟亲戚家的9岁女儿过生日,亲戚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小块蛋糕。我吃了一口蛋糕上的奶油,奶油一到嘴里,自动就化了,味道鲜美可口,比我以前吃的所有奶油都好吃。我问诸葛丽娟,她也有这种感觉。

同样都是奶油,不同的地方,质量相差如此之大,令我震惊。

更让我吃惊的是,亲戚说,其女儿每月的零花钱都是1000多元。这令木栋梁望尘莫及。木栋梁每月的零花钱连300元都没有。

由此,我体会到,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如云泥之别。

第二天,我们三个人去黄浦区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我边看边简要地向木栋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然后,我们游览了外滩、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豫园、南京路。

在南京路,我给木栋梁讲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

接着,我们去了南京,看了总统府、夫子庙、中山陵。在中山陵,我给木栋梁讲了孙中山的故事。

走出中山陵不远处,有一家卖盐水鸭的店铺,我给木栋梁买了半只盐水鸭。

木栋梁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栋梁,好吃吗?”诸葛丽娟问。

“蛮香,好吃,好吃。爸爸,妈妈,你们也吃呀。”

诸葛丽娟和我都笑了。

我们又去了苏州,看了沧浪亭、留园、狮子林、拙政园、寒山寺。

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块由清末着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站在这快石碑前,我给木栋梁讲了这首诗的意境,并背诵了明代高启的《赋得寒山寺送别》: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我们还去了苏州所辖的常熟市,游览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风景区。

我给木栋梁讲了沙家浜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到了杭州,游览了灵隐寺、西湖。

在西湖断桥上,我给木栋梁将了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

木栋梁说:“爸,你怎么啥都懂呀?”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门课程,我在大学里专门学过。其他的知识都是从书上看的,我看的书多。”

“看书多,懂得多有啥用?”诸葛丽娟说,“又不挣钱。”

最后,我们去了八朝古都开封,看了大相国寺、禹王台公园、铁塔公园、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延庆观、开封府、包公祠。

我告诉木栋梁,开封是宋朝的国都,历时167年,开封被金兵攻陷后,宋朝朝廷南迁到了杭州,又维持152年。后人把在开封的167年称为北宋,把在杭州的152年叫做南宋。实际上,当时,都叫宋朝。

在开封府大门口的开衙仪式上,有秦香莲带一儿一女向包公告状的戏。在包公祠、龙亭公园,我们都看到了一组蜡像:包公怒铡陈世美。

在蜡像前,我对诸葛丽娟说:“在贵江时,我给你写分手信后,你两个哥哥去闹,我被同事们当成了陈世美。”

诸葛丽娟笑了:“嗨,你跟陈世美八竿子打不着。”

“实际上,陈世美是冤枉的,包公怒铡陈世美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我说。

“胡说。谁不知道?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一儿一女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包拯欲治陈世美之罪,却苦无实证。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又以一儿一女逼迫秦香莲在休书上盖印。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朋家夫妇。途中,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诸葛丽娟越说越激动,继续大声说,“陈世美忘恩负义、抛妻弃子,是个万人唾骂的卑鄙小人!陈世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怎么,你木弦子还想给他翻案不成?”

“就是,就是。”

“你跟陈世美是亲戚呀?你竟然替他说话。”

“陈世美要是在这儿,我都敢亲手宰了他。”

旁边几个女游客附和道。

我哭笑不得,说:“各位,首先声明,对那些趋炎附势、忘恩负义之徒,我跟你们一样,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历史跟戏曲、传说是两码事。陈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该书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未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是由安遇时编写的。在清代古典名着《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七侠五义》中,陈世美的故事得以完善定版,并影响传统戏曲《秦香莲》,又名《铡美案》。历史上,从宋代到明代,根本就没有陈世美这个人,更没有包公铡陈世美这回事。这是小说作者杜撰后,戏剧编者又演绎、加工,在民间演唱几百年,便以讹传讹,家喻户晓。”

“你说的这些我们没听说过。”那几个女游客摇摇头走了……

由此,我联想到,古今中外,有多少冤假错案?

想起自己的遭遇,我不禁感慨:历史的真相,除了当事人、亲历者以外,又有多少人知悉?

包括史书上记载的,谁敢保证百分之百都是事实呢?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丑。

胡适曾经说道:“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但是,真相只有一个。

有多少真相,永远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