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抚了师父,哄睡了孩子。

林云舟和宋若澜才有时间说些了私房话。

林云舟久久的盯着宋若澜:“你又瘦了?”

宋若澜不以为然:“哪里瘦了?我都日日吃了许多。”在王爷眼里,她再怎么长肉都不够。

林云舟伸出手掐了一把腰:“这里,都没以前的手感好。还有这里……”手就要往上伸过去。

“那你去找手感好的。”宋若澜拍开他的手。

“别,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林云舟嬉皮笑脸。

说着又黏了上来。

宋若澜被他撩得把持不住,翻过身来把他压住。

林云舟得逞的笑。

就喜欢这么霸道的王妃。

两人这么久没见,闺房乐趣当然少不了。

云雨过后,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林云舟把江景深在北疆建军队的事说给宋若澜听。

宋若澜:“湘王势大,你能有把握遏制他?”

参与了夺嫡就没有回头路。

林云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否则他们的两个孩子会跟着他们一样没有好下场。

不管是谁上位,最后睿王一家都会被清算。

湘王上辈子是最后的赢家,那时林云舟一直甘心做了闲散王爷,所以才会平平安安。

今世参与夺嫡,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鹿死谁手。

“你要小心,江景深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除掉你。”宋若澜担忧的说。

林云舟意外,虽然以前他们两个人是未婚夫妻。

可是以他了解的来看,宋若澜和江景深接触并不是很多。

再说未婚男女,给对方展现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

以江景深的城府,怎么都不会被宋若澜看穿,哪里轻易展现自己。

可是王妃好似对他非常了解。

林云舟:“如你所说,他在回北疆的路上截杀我!”

“什么?”宋若澜一个激灵从床上坐起来:“可有伤着?”

说完就要掀开锦被,检查林云舟的全身。

林云舟把她拉下覆在身上:“放心,为夫还没有这么容易被他伤了。”

宋若澜一颗心才落地了。

两个人紧紧相拥。

江景深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人。

他效命湘王,湘王早已在朝堂拉拢了许多人。

加上镇国公的势力基本都为他所用。

林云舟在朝堂可用的人少之又少。

好在,皇帝不昏庸,不会偏听偏信。

所以,湘王虽然根基深厚,想要争夺那个位置也不容易。

既然江景深如今就开始动手,那就砍断湘王的左膀右臂。

上辈子湘王能成事,江景深是关键。

当然,不仅仅是对付敌人,还要培植自己的势力。

在关键时候,要能说上话。

宋若澜:“大理寺曹大人,礼部尚书李大人,怀远将军,这些人你都可以拉拢过来。”

林云舟对他们有恩,这些人不是恩将仇报之人。

林云舟以为,宋若澜还在气恨江景深刺杀他。

没想到她竟然已经在帮他想助力。

“王妃只要等我坐上高位,不用这么操心。”

在外拼杀是他的事,王妃只要安心在家享福就好。

这是林云舟的想法。

宋若澜翻身下来:“王爷,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为了我们和孩子的将来,澜儿也要拼尽全力。”

其实两人都心照不宣。

只要失败,他们一家人就只有在地底下团圆。

林云舟:“好!”

以往,他只想给王妃和孩子们铸造一个安乐窝。

如今,他与王妃一起共同面对风雨。

“澜儿放心,我已经在朝廷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人,他们虽然都是小人物,在关键时刻也能派上用场。”

夺嫡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成事,六部的领头人早已被别的皇子安插了自己的心腹进去。

可是六部又不只是领头人。

他们下面还有许多人。

这些人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只要把自己人安插在这些岗位上。

他们就像地砖一样铺满皇宫的每个角落,支撑着皇宫的每一个人。

上面的每一个指令,都要这些人去完成。

只要他们经手,其中的猫腻就会暴露出来。

哪一件事是真心为民,哪一件事是为了某些人的私欲一目了然。

林云舟不用强调他们的忠心,只要肯踏实做事,帮他往上升一级也不是难事。

最后留下来为他所用的人,基本都是在各个部门没有门路却肯认真做事的人。

宋若澜知道,这种方法如今最容易得人心。

“要查江景深,可从科举入手。”宋若澜说。

“科举?”林云舟惊讶。

江景深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点吧?

敢染指科举,他这是不要命了。

科举是普通学子出仕的唯一一条路,只要暴露出有人舞弊,必定会引起天下学习子口诛笔伐。

皇帝会彻查。

前朝牵扯到科举舞弊的人全部都被问斩。

虽然大祁上百年还没有出现一起科举案,不过历史教训实在太多,谁也不敢去染指。

林云舟疑惑,王妃一个妇人,怎么知道这么多事?

宋若澜知道林云舟疑惑:“江夫人恨我入骨,镇国公府的动静我也会关注一些。”

林云舟了然。

这就对了,王妃不能让自己总处于被动。

江夫人在宋若澜手上吃的亏,她怎么会不讨回来。

王妃留后手才正常。

“王妃可查到什么线索?”

“今年的新科状元是黎侍郎中的门生。”宋若澜道。

“京郊通判尹褚玉?”

“据我所知,尹褚玉并无多少才学,可又能中状元。

历届状元都去了翰林院,为何他偏偏去了做京郊通判?”

经宋若澜一说,这确实不合常理。

状元如果不去翰林院,去的大多数都是偏远州县通判。

京郊富足,许多在朝廷无实权的官员都挤破脑袋想去京郊。

通判掌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还有权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有战事时,通判负责筹办钱粮,催收经制钱和总制钱。

就只制钱一项就抓住了京郊的命脉。

为何他一个毫无根基的新科状元可以得到这么好的肥缺。

理由只有一个,他的背后势力强大。

林云舟:“那就从尹褚玉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