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她把男人玩成了上位工具 > 第145章 出差(三)针尖对麦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出差(三)针尖对麦芒

记者大会一结束,景岚就收到了邵岐的电话。

奇怪,平常不都晚上才会给自己打电话吗?怎么才五点就打过来了。

疑惑间,她按下了接听键。

“还没下课吗?”

景岚一愣,随即又想到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京市。

“我今天没有上课。”

“嗯?”正在中顿教育大楼门口的邵岐立刻发动车子,“那你现在在哪?家里吗?”

“不在家里,在京市。”

听到京市两个字,邵岐握着方向盘的手一顿。

他心中悸动,“你…是去找我的吗?”

景岚本想直接说台里要求出差,但语气却拐了个弯,“才不是,只不过刚好台里有出差名额,我想来看看京市看看而已。”

虽然意思是那个意思,但女孩别扭傲娇的语气在邵岐听来却不是那个意思。

他嘴角不自觉扬起笑,但很快笑容又变得苦涩。

“景岚…”他声音落寞,“我很想你。”

“你在哪?我现在正好有空,我去找你吧。”

“我已经回海市了。”

“啊?”景岚听得一头雾水。

“我在海市等你下课呢。”

“你怎么昨天没跟我说?”

“因为想给你一个惊喜,就没说。”

景岚笑了。

好家伙,命运跟他俩玩交错人生呢。

邵岐将车停在路边,看向副驾的盒子轻叹一声,“你这次出差几天?”

“应该周二就回去了。”

邵岐松了口气,还好,两天时间不算长。

“那我等你回来。”

“好。”

正要挂掉电话,听筒里又传来了他的声音。

“景岚。”

“怎么了?”

“我想听你喊我的名字。”

景岚正愁不知道怎么喊他呢,既然他不用自己讲礼貌,她也懒得客气了。

“邵岐。”她轻轻喊了一声。

“嗯。”他也笑着应了一声。

由于讨论会在下午四点半举行,景岚一行人早上都睡了个大懒觉。

中午几人简单在酒店解决了中饭,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去现场。

景岚换上了一件灰色荷叶V领衬衫,下摆处被塞进了黑色及膝包臀裙里。

她戴上邵岐送的山茶花耳钉,与周柚送给自己的那条蓝宝石项链搭配起来倒意外的和谐。

因为张贝苓随身带了一个便携式卷发棒,昨晚两人商量好,等她弄完了就来帮景岚弄一下头发。

化好妆没多久,房间的门就被人敲响。

一开门,张贝苓就不自觉感叹了一声。

“景岚姐,这身也太适合你了吧。”她亮着星星眼,“完全不像是去采访的。”

“那像是去干嘛的?”

张贝苓想了想,“像去拍画报的。”

景岚说了她一句嘴贫便让她赶紧进来搞头发,毕竟大会一个半小时后就要开始,要是错过了开场,后面可就不让进去了。

张贝苓大学的时候就爱给人弄头发,此次弄起来也快得很,三两下就把她的一头直发卷成了大波浪。

一头卷发配上今天这身打扮,景岚一下就感觉自己成熟了不少,身上已完全没有学生身上的那股稚嫩气质。

来不及多欣赏,她换上鞋以后便急匆匆地上了工作车。

京市会议中心位于京市南阳区最中心地带,国内有重大会议亦或者是举行国家级学术讨论都会选在此地。

安检完毕后,黄灿阳架起相机对准会议中心的大门口,景岚对着镜子检查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后便开始录制开场导入视频。

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等李冬涵将视频传回海市新闻总部后,几人就进入了会议中心。

过厅里竖着一块蓝牌,上面印着「沿海城市离岸税收制度讨论」几个大字。

这块牌子基本上也是用于记者采访用的背景板,参与讨论的人员结束讨论后,会在这里进行统一的采访。

由于李冬涵和张贝苓负责幕后编辑,所以只有景岚和黄灿阳进入了会议厅。

但黄灿阳也只是站在会议厅最后面架摄像机,而她则要进入记者专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坐下以后,景岚看向主讲台上的名牌。

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他能出席这次讨论倒也不意外,毕竟人家是做国际贸易的,这次讨论的主题也跟他的公司经营项目息息相关。

景岚来不及跟周边的人寒暄两句,主讲台的侧门突然打开,一群穿着西装的男人按照桌上名牌的名字坐下。

杜鸣彦穿着一身深黑色西装,黑色让他多了几分凌厉的气质,即使不说话,也十分有压迫感,与他身旁身着的燕麦色西装的男人形成了一种的对比。

景岚的眼神移向杜鸣彦身旁的男人。

桌上的蓝色铭牌写着他的名字,梁朕宇。

男人眉眼冷峻,窄框眼镜后的瞳孔里隐隐之中带着些许傲气,让人一看便知难以靠近。

他脊背挺得笔直,不知是习惯还是情绪使然,那双嘴唇始终紧抿着,周身流露出的淡漠气场自动将他与喧闹的会议厅隔离。

与杜鸣彦的傲气不同,他的傲气似乎是先天自带的底蕴加上几十年来知识与金钱的堆砌而成,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上等人的优越感。

不过这种优越感出现在梁朕宇身上也不意外,景岚翻看过他的资料,在金融学术界这个人可是大有来头。

虽然才29岁,却已经是国内顶尖财政大学的金融系讲师,京市国际仲裁院的一员。不仅如此,在其研读博士期间还曾参与过《京市投资企业监管条例》的制定。

硕博连读期间,论文数量更是数都不必数,景岚光是看都要看不过来。

所以这样一个已经站在学术圈顶层的人,身上带点傲气也能够理解。

时间一到,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场内自动噤声。

因为是讨论会,作为记者的工作就是根据台上人的发言做好记录然后编辑成稿发回台里即可。

这对记者的注意力和应变能力有很大考验,因为要现场记录直接成稿,错过一句话便很难再接得上,稿子基本上也就废了。

不过这次讨论景岚也做过很多工作,而且前几个政府人员也没有阐述多少观点,全都是些听着漂亮的官话。

当顺序轮到杜鸣彦时,他手里转动的笔停了下来,嘴角一撇,似笑非笑。

“沿海城市的35%的经济创收都来源于国际贸易以及运输,我想各位都知道发展自由贸易区是扩大国际市场的一项重要策略,所以我认为沿海城市的自由贸易区的离岸关税优惠与内陆地区可以根据实际营业情况调整标准,以加固已经在境内设立机构的客商与国内企业的稳定合作。”

他的语调几乎没什么变化,表情也是淡淡的,似乎对这次会议并没有多大兴趣。

杜鸣彦刚一说完,主持人还没开口,他身旁的梁朕宇却开口了。

“如果客商没有在国内设立机构且也没有其他额外收入,对比有稳定机构输入订单的客商所得税和离岸关税优惠将要实现两套标准,杜会长是这个意思吗?”

他声线偏冷,一个稀松平常的问询竟让人听出了质问的语气。

杜鸣彦勾起嘴角,“梁教授,我说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不是你说的两套标准。”

“那在你看来,如果内陆地区的不稳定客商的税收优惠比沿海城市的要高,你觉得这不算两套标准吗?”

“这样说的话,麻烦梁教授告诉我,如果两边税收优惠的标准严格统一,那么商品价格是否也要严格统一呢?”

他的声音不大,发问时也并未有任何情绪的起伏,可众人却都不自觉感受到了开会时老板亲自对自己发问的压迫感。

“统一不统一要按照当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而不是由你所说的税收优惠标准而定。”梁朕宇眼神变得锐利,“还是说,杜会长的中拓贸易要在沿海城市进行扩张了?”

这句赤裸裸的质问令现场一片哗然,没有任何掩饰,而是直接指出杜鸣彦是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

众人看向杜鸣彦,期待着他会做出怎样的回答。

听到这番意有所指的话,他嘴角的弧度仍没有什么变化,但眼底的笑意却深了几分。

“感谢梁教授对中拓的格外关注,不过中拓目前还没有在沿海城市扩张的想法。如果将来有这方面的需求,届时还要烦请梁教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我们制定一个能同时兼顾内陆与沿海地区市场的方案。”

杜鸣彦的一番话,不仅接下了梁朕宇掷来的烫手山芋,而且还添了把火将它烧的更热之后反手扔了回去。

这番发言,对景岚来说可谓好学也矣。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梁朕宇要在这种场合下说出这种容易让对方陷入争议的话,但这对她来说也不重要,毕竟她要的就是针尖对麦芒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