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钱没钱,娶个老婆好过年。

接到赵翼的批示,赵宁不管冰天雪地,带着明月年前赶回了京城。

三皇子要大婚。

三皇子,皇帝的嫡次子。

那必须是一场盛大的婚礼啊。

今年好啊,虽然有过旱灾,有过水灾,但大家都活下来了,这就是好年。

好年景,遇到值得庆贺的事,京城上到高门大户,下到小乞丐们都在翘首以盼。

问题是,这个三皇子是土匪出身,非常不讲究。

他的新娘子也好不到哪里。

结果,全城百姓们就看到个寂寞。

事后礼部尚书被失望至极的老百姓追着骂了十八条街。

一直摩拳擦掌等着维持秩序的五城兵马司下的糙夫莽汉直接骂礼部人“礼乐崩坏”。

冤死了啊!

赵宁要娶娘子回家过年。

皇上也赞成。

问题是,赵宁回到京城已经是二十九了。

礼部尚书就算从头发丝到脚底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礼仪规矩,他也没办法在半天内完成这一场盛大婚礼的准备工作。

赌气就只出个礼服。

土匪皇子也好说话,礼服就礼服。

然后,大年三十这晚,大家都在自己家里吃年夜饭,点爆竹,合家团圆。

齐王,他,就缺席皇宫年夜饭,大婚了。

具体谁来主持,怎么办的婚礼,谁都不知道。

如今的齐王府,再也不是那个主子多吃了哪个菜几口都能流传出来的王府了。

正月初一大朝会,四品以上官员都来给皇帝拜年。

齐王赵宁也出现了,昔日的地狱菩萨笑容满面,边关的苦寒没给他增加风霜之色,金戈铁马也没让他更加冷硬。

看着这们锦衣华服,满面春风,谈吐儒雅得体的皇子,很少有人能对他板着脸,虽然明知他要娶一个平民女子,咳,大家目前还不知道此人已抹掉“未婚”二字了。

这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喜气洋洋,见人说好话那很正常。

武官这边,多少有些好奇他的传奇,话就难免多了一些,文官那边见他今天如此接地气,还有太傅一脸骄傲地享受着他的侍候,也想来攀谈几句。

所以,当大朝会散后,赵宁身边硬是给围了一大圈人。

太子赵瑄远远地看着他,眼神晦涩。

他也不喜欢同室操戈,但生在皇家,又身为太子,他不能不小心一些,萧琰给他的教训,太深太深了。

关键是商氏女,也有几分神秘可怕。

那,就再见了!

正月初六,休沐结束,文武百官们才知道赵宁已经大婚了。

同时知道的还有赵宁被封为亲王,封地在关外。

当下群情哗然——把赵宁送到那个地方,跟流放有差别吗?

大同,起码是关内好吗。

很多人暗暗替赵宁鸣不平,然而 ,也只能暗暗。

大家都知道,赵宁风头太盛,引起太子的不满了,而帝后显然是站在太子那头的。

赵宁似乎一点都不介意,他更介意的是把拨给礼部帮他筹办大婚的钱给弄回来,因为礼部就给他们准备了两套喜服而已,两套喜服赵宁甚至都退了回去,说是不合他们尺寸。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土匪出身的皇子会想什么,但最终,礼部的人还是默默的把钱给了赵宁。

没办法,这个赵宁太会讲理了,文的武的都很会那种。

然后是各种伸手,毕竟关外太苦寒,还人烟稀少,如今国库也算充盈,皇上如果不是想把儿子放到那里冻死饿死的话,左右得给点实惠的。

赵翼心中有愧,给得也不少,当然又引来太子一番不满,这回赵翼也终于忍不住了,直接问他:“太子如若觉得太多了,你也可以和你三弟换一下,让你去他的封地,如何?”

赵瑄终于闭了嘴。

被夺了凤印幽禁的皇后也知道赵宁儿戏般的大婚,勃然大怒,她出不了长乐宫,便命太监来宣明月进宫,然而,赵宁理都不理她,当着那太监的面,直接把明月扶上马车,去江南看梅花去了。

两人坐船,直抵普陀山。

明明两人轻车简装,前寺却山门大开,迎了两人入内。

随后,寺里闭门一日,住持在大殿上,为赵宁夫妇诵经一日一夜。

天亮后,赵宁夫妇辞别下山,正逢日出,突然间海天光彩重生,云彩间似有海市蜃楼,光辉耀眼。

赵翼听闻此事,久久无声。

四月,赵宁携妻出关,同时也携带了大量物资。

还有大批能工巧匠,一些失地平民,一些在工部的边缘小人物,甚至还有一批流放的携家带口的官员。

当然,赵翼拨了一支军队护送。

大名鼎鼎的霍凤起将军,是军中的一个小头目。

霍家被削爵,岳家翻脸不认人,他官场无人扶持,官职也一降再降,降到成了百户,若非他武功高,只怕还有不少人踩到他头上拉屎。

所以,当赵宁来找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赵宁。

那样的官员还有不少。

赵翼赵瑄都知道赵宁的动作,他根本就没搞小动作,光明正大的去找人,要人,赵翼不好意思卡,赵瑄不以为然——整个大魏都在他手中,三年一次科举也为他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他,不缺土地,更不缺人!只要赵宁老老实实呆在东北,他不介意多给他送些人过去。

那些曾经站在萧琰那头的官员和家族,他会一个个的给他送过去的。

就不知他们能不能熬得过东北的苦寒。

那是绝对比大同冷得多的地方。

他不知道,那边赵宁出关,大同,天城关这边,也有不少中下官员纷纷挂印跟去。

董大将军的儿子走了一半,女婿也把唯一的女儿拐跑了。

连大同郡守夏守诚也向赵翼请求调到渤海郡。

新科状元蒋玉清,蒋玉玮,申请去东北。

……

赵宁出关,很快在安州建王府。

一开始,赵宁还很低调,蜗居一隅,拼命鼓励开垦荒地。

他到处网罗人才,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修建灌溉系统,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以保障农业生产。

随后就是慢慢发展本地的手工业,纺织、陶瓷等。

为了自己出入方便,还特别修了一条安州与渤海郡的大道,可容八匹马同时通过,成了东北的陆上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