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超级魔兽工厂 > 第1628章 盐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能是因为大明国土辽阔,大部分内陆没有海边那样的大风,明式风车真的很少见。

磨米磨面之类的事情,用驴子和老牛拉磨一样可以。穷困的地方,干脆使用低廉充沛的人力,以人代畜。

朱由校看过大明最先进的风车,比起俗称红毛夷的荷兰人的大风车差很多,这稍稍让他有些郁闷。

不过朱由校是个明君,当然不会排斥先进的东西,直接从学习系统里抄下红毛夷大风车图纸,让匠人们在津门海边交通便利的地点建造风车。

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都是粗笨的原料,走陆路让牛拉马拽的话,耗费直冲天际,所以风车必须靠河又要临海。

海边的风力很猛很大,但深入内陆数十里,风就会小上许多,风车就得修建在交通不便的山头上,那可是真要人命。

大明工匠的动手能力顶呱呱,虽然喜欢藏一手绝技,又传男不传女,导致古代数不清的发明湮没与历史当中。

让他们按照图纸建造风车,才一天功夫就将征集的干木料变成了五丈高的,宛如巨人的大型风车。

嘎吱,嘎吱。

强劲的海风吹动风车的四片桨叶,每一片桨叶接近两丈,旋转起来威势惊人,推动了风车内部齿轮高速旋转。

工匠们将直径一丈,数千斤重的石磨接上7字形的动轴,又将后者连上齿轮。

喀喀喀,喀喀喀。

沉重的石磨旋转起来,坚硬的花岗石制成的上下两块磨盘,剧烈摩擦后,发出刺耳的声音。

“快,快投料!”

有人高呼。

预先被敲的只有绿豆大小的石灰石,从投料口落入石磨,随即被磨成沙子般的粗粉。整个过程都很轻松,不需要太多人力。

第三遍研磨后,巨大石磨吐出的,是堪比全麦面粉的略微粗糙的石灰石粉。虽然远不如后世细腻到看不清颗粒的精面粉,已经是合格的水泥原料了。

用石磨研磨后的石灰石和粘土,投入高温窑后,烧制而成的水泥十分成功,不但量大,质量也要更好。

朱由校让双臂有两百斤力气的大力士,抡起锤子砸了半天,才将边长一丈的水泥方块砸成一块块的。

“很好,每位工匠赏银二两银子。”

“草民叩谢圣恩。”

工匠们呼啦啦全都跪下,一个个脸色发红,神情激动。

朱由校继续说:“匠头肖老头做事得力,赐予八品官身,掌建造水泥厂等事。”

啊!

上百位匠人张大嘴巴,眼中流露出不敢置信的目光,看向肖老头的视线立即变得火热无比,充满了嫉妒羡慕。

大明和两千多年以来的儒家王朝一样,士农工商四阶分明。

商人名义上处于底层,但大商人们有钱,培养家族后辈进学科举,到明末已经和官绅们融为一体,处于士这个阶层。

结果匠人就成了最底层,和失去土地的流民地位差不多,饱受蔑视和欺压。

能有个不入流的杂官,脱离最底层,都是匠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更别说八品这样的,与县丞一样的“大”官。

肖老头哆哆嗦嗦的,脸皮通红,额头不断磕在坚硬的干泥地上,心情激荡的话都说不出连贯:“草民,草民一定为陛下,粉身碎?”

最后一个骨字,肖老头像是卡了壳一般,脑中一片空白,越急越想不出来,额头青筋暴起,脸皮都开始朝着青紫转变。

“起来吧,以后你得自称为下臣或者卑职。”

朱由校可不愿看到,作为千金马骨的那根马骨激动的头疾发作,直接荣登西天,宽声安慰。

有机灵的小宦官,跑去过将肖老头搀扶起来。

水泥厂开始正式运转,朱由校今后只需要投入银两和资源,就能源源不断得到水泥。

修建驰道也不难,将水泥与河沙、卵石混合,铺在原来的官道上就行,哪怕一字不识的莽汉看几遍都会了。

朱由校着身边的,来自司礼监的薛随堂太监负责修建驰道,手头上就没有紧要事情可做,轻松下来。

然而,连接京师与津门的两百余里的水泥驰道,预估会花费五十万两银子,需要不断扩张的水泥厂,也是吞噬银子的大洞。

朱由校看着内库有出无进,心下肉痛不已,虽然库里还有抄十几家勋贵的千万两白银,但坐吃山空,他不能指望继续抄勋贵大臣的家。

海边有什么可以大赚银子的生意?

一头埋入学习系统的朱由校,很快就发现一条暴利的路子,那就是制盐。

实际上,做海贸能赚更多,赚的更是银山银海。

史料记载十几年后,横行东南的郑芝龙每年可通过颁发一船千两银子的令旗,年收入高达千万白银。

朱由校看了都眼热无比。但他不但没有海船,也没有货物。

津门乃至北直隶更没有丝绸、茶叶、精致手工品等东瀛、西洋海商喜欢的货物,竞争不过工商发达的江南。

“唉,朕只能做一做制盐的苦活了。”

朱由校认清事实后,对于鞭长莫及的江南无可奈何,根本收不到豪商们做海贸的税。

万历年间,大明盐税一年可达百万两。天启元年二年期间,人口增加不少,盐税却不增反减,只有八十多万两。

朱由校后来发了火,让魏忠贤派出心腹去产盐最多的长芦盐场、两淮盐场驻守,终于将盐税收到了一百五十万两。

因此,他对于盐事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天底下官盐不过十之三四,私盐高达十之六七,大明每年损失五六百万两的盐税!

官盐卖不过私盐的理由十分简单,官盐价格高昂,私盐便宜。

朱由校一声令下,新鲜出炉的水泥才修了几里的驰道,剩下的用于海边盐场的建设,占地上千亩的晒盐池上面。

巨大的一个个格子,延绵数里,无数海水被风车提过堤坝,灌入盐池里,接受太阳暴晒。

几天之后,夏天炽热的太阳就将盐分从水里晒出,颜色发黄颗粒粗大的海盐,很快就堆积如山。

其实作为三面环陆的渤海,并不是非常适合晒盐,大量淡水的冲入,致使它的盐分含量低于长芦、两淮盐场。

但怎奈晒盐场无须柴火和铁器煮盐,人力消耗又少,成本只有煮盐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