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六百九十章 三国教导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百九十章 三国教导队

跟中原列国比起来,西域虽然地域辽阔,疆域万里,但是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城池,还是商业发展,经济贸易,都没法跟中原列国相提并论的。

将来若是统一了中原,伊华也并不介意一口气将整个西域全都吞下,设立西域都护府,甚至将整个西域全都直接改设郡县,纳入赵国中枢的直接统治之下!

但是现在,伊华还是想要将更多的兵力,更多的心力和精力,放在中原,而不是区区西域列国!

不过,这一次赵军,特别是陈渠率领的第三军,在西域算是跟西域列国结下了一个善缘,而西域列国,在经过这次的娑罗亚德教教徒大军的入侵之后,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次阈氏国国主、蒲善国国主、鞠康国国主等人哭着求着,请求赵军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既然已经跟西域列国结下了善缘,这么好的机会,伊华也不想白白的浪费了。在征询了陈渠的意见,征得他的同意之后,伊华最终还是决定,将陈渠率领的第三军留下来,留在西域。

虽然第三军在战后仅仅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三百人,连齐编满员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伊华还是决定保留第三军的编制,并且将第三军下辖的旅营都班等编制框架,也全都重新搭建起来!虽然可能有些班,连四五个人都不到,有些都甚至都只剩下了二三十个人,但伊华还是将这些班都的编制全都保留了下来,甚至重新组建了这些第三军的最基础的编制!

第三军现在是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三百人,但这些人跟第一第二军的兄弟一样,都是百战精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血战余生的军中精锐,只要保留下了这些骨干兵力,搭建起了第三军的编制框架,再招募些人,补充进第三军,通过老兵带新兵的方式,第三军很快就可以恢复战斗力,恢复到齐编满员的状态!

不过,伊华将第三军留在西域,可不是想要在西域招募新兵,补充到第三军,恢复第三军的战斗力,而是让第三军一分为三,在西域的阈氏国、蒲善国和鞠康国三处,组建教导队,负责教导和训练阈氏国、蒲善国和鞠康国三国的军兵!

阈氏国就不用说了,乃是西域最大的邦国,疆域最大,人口也是最大的,而且赵军追亡逐北,将娑罗亚德人从最东边的鞠康国,一直赶到了阈氏国以西的地方,才最终停了下来,至于阈氏国以西的那些西域城邦国家,是不是还有那个能力,将娑罗亚德教教徒赶出去,恢复邦国故土,就不是伊华所要考虑的了。

反正那些城邦国家,跟伊华,跟赵军的关系又并不是很密切,他们能不能赶走娑罗亚德教教徒,恢复故国,也根本就不在伊华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如此一来,阈氏国也就变成了对抗娑罗亚德教教徒,防止其卷土重来的最前线,训练阈氏国士卒,增强阈氏国城池关隘的防守力量,自然也就有那个必要了。

而蒲善国呢,虽然蒲善国跟赵军,跟伊华的关系,其实也并不怎么好,至少不如跟第三军有着同盟关系的阈氏国和鞠康国关系密切。但谁让蒲善国占据了地理优势呢,谁让蒲善国南边,穿过十万大山,便是赵国霞西郡林桓关,而赵军从林桓关北上,出了十万大山的山谷,就是蒲善国!

在这种情况下,伊华怎么可能放弃蒲善国,在蒲善国成立教导队,由第三军的士卒,负责教导培训蒲善国的军队,也就可以保证赵军北上,进入蒲善国,甚至是进入西域的通道,不会被截断,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谁说那些赵军训练出来的蒲善国的军队,就一定会忠于蒲善国呢?

而同样的,伊华之所以在鞠康国也同样成立教导队,负责教导和培训鞠康国的军卒,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陈渠和鞠康国国主以及赫赤城城主都有过命的交情,他们之间的友谊,都是通过战争与鲜血,凝结起来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草原获国。

鞠康国东边,便是号称死亡之海的瀚海沙漠,穿过瀚海沙漠,便是草原获国!伊华能够带领赵军穿过瀚海沙漠,出现在鞠康国境内,难保不齐,草原获国的骑兵,就不会穿过瀚海沙漠,出现在鞠康国城下了!

跟娑罗亚德教教徒军比起来,训练有素,精于骑射的获国骑兵,对西域诸国的威胁,其实更大,同样的,对中原列国,包括赵国的威胁,也是更加的巨大!在鞠康国训练军卒,若果能够防备,甚至抗击草原获国的游骑兵,对于赵国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

因此,基于这些考虑,伊华最终将第三军的一千两百多人,包括军长陈渠在内,全都留在了西域,并且一分为三,分别驻扎在阈氏国、蒲善国和鞠康国,负责训练三国士卒,同时帮助三国修缮城防,巩固城池。

如此一来,跟着伊华返回赵国的,就只有第一第二两支新军了,而第一第二两军,在此前的战斗中,也是战损了将近三分之一,两军中,第一军本来就不齐编满员,还差着一个旅呢,但第二军却是齐编满员的,两个军加在一起,也有将近三万人了。

但现在,跟着赵侯伊华,一起返回赵国的,却堪堪一万八千多人,足足损失了将近一万人!

不过,这剩下的一万八千多人,可都是跟着伊华从卫国出关,北上获国,辗转了大半个获国,最后穿越瀚海沙漠,又辗转了半个西域,经历了大大小小五六十场大战的百战精兵,是真正的百战精兵,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原来看,恐怕也找不出第二支能跟他们相提并论的军队来了!就算是同样在获国草原纵横驰骋了大半个草原的郑军,也不行!

那支由郑国丞相、上将军杨龙率领的郑军骑兵,同样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支百战精兵,但如果在人数相当,甚至郑军有所超出的情况下,伊华依然有绝对的信心,第一第二两军可以正面击败,甚至是击溃郑军,当然,如果那支还剩下将近八万人的郑军,一同上阵的话,赵军第一第二两军这将近两万人,想要击败他们,那就根本不可能了!

而这些百战精兵,在回到赵国之后,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所能够起到的榜样和示范的力量,也将是巨大的,甚至于在这些有了血战经验的赵军的带领下,整个赵国军队的战斗力,都可以提升老大的一截!

甚至于还没回到赵国,还没进林桓关之前,伊华就已经想好了,第一第二军的编制不变,但是其编制下的军卒,则会进行一次大换血,在补充士卒,将第一第二两个军的编制齐编满员的情况下,伊华还会抽调出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老兵精锐,加入到新编的第四第五军两军之中,担任中下级校尉军官,甚至是伍长等兵头,从而加强第四第五军的战斗力。

按照时间推算,栾樨大营和衢富大营训练的第四军第五军,也应该结束了新兵训练,考核合格,正式成军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甚至还等不到伊华返回赵都宸邑,栾樨大营和衢富大营新兵训练考核的成绩就应该送到他手上了,而在那之后,伊华给与国防军第四军第五军军号,颁赐第四军第五军军旗,任命两军军长的谕旨,也会逐一送到栾樨大营和衢富大营。

而同时,在第四军和第五军成立之后,衢富大营和栾樨大营依然不会空着,即便不能立即再招募组建两支新军,伊华也会将驻扎在赵国五郡二十三县一十八关之中的各个城防军,分批轮次,送到衢富大营和栾樨大营,加以训练,以进一步增强城防军的战斗力。

总之,两座大营,伊华是绝对不可能让它们就那么空着的!

而等到第四军和第五军正式获得军号编制,正式成军之后,赵国境内,也终于有了至少四个齐编满员的新军,足足有六万之众,而这还是没有计算以赵国旧军为基础的城防军的情况下!

有了这四个军六万人,即便还不能与中原列国,诸如薛国、莒国和郑国等国,一较高下,但自保,伊华还是有绝对的信心了,至少不会再出现以前,被薛军大军压境,靠着一座边关险隘,才将薛军阻挡在了赵国境外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