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夏都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夏都赋

夏昭王昭新十五年,薛王更始七年,赵侯绍兴七年,冬十月二十一日,薛军围困夏都,夏王命丞相闻鈡捧天子印玺请降。期间,夏义士暗箭射杀薛帅濯,薛军怒而夺城,尽屠王室,夏昭王以降,王后、夫人、六宫嫔妃,及丞相闻鈡等近百文武,尽遭屠戮,无一人幸免……

这是记录在列国史册中的一段话,而从这一年开始,之后的列国史书中,就再没有出现过夏王的年号了,而是以各国王侯的年号,作为记史修书的时间线标准,就连赵国也一样,此后内藏史所修的《史略》中,也再没有出现过夏王室的年号,虽然夏王室的王号,还在大赵延续了十五年。

而且,当时的情况,也绝对不像史册中记录的这段话这么简单,入城之后的薛军,不仅仅是屠杀了大夏王室,更是对兴夏王都中的所有夏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身份背景,权势地位,全都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

不仅如此,屠城之后的薛军,为了掩盖他们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更是纵火焚城,将整座兴夏王都,全都烧成了一片废墟!

大火甚至整整持续了十几天之久,将‘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一座大夏王都,彻底烧成了一片废墟!

远在赵都宸邑赵王宫中的赵侯伊华,听闻此事之后,甚至将自己关在了书房之中,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吃任何的东西。

两天后,赵侯伊华走出书房,见到了在书房外跪伏请安的赵相张宣时,便递给了张宣一篇《夏都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等语,便是出自于赵侯伊华的这篇《夏都赋》。

而除了这些外,《夏都赋》中还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薛人一炬,可怜焦土’等语。

而正是因为赵侯伊华的这篇《夏都赋》,才让天下列国,重新认识到了兴夏王都,了解到了兴夏王都往日的繁花似锦,以及如今的衰败凋零,更是让天下所有人,都了解到了薛军,在兴夏王都,到底做了一件多么焚琴煮鹤的蠢事!

赵侯伊华所做的这篇《夏都赋》,很快便从赵都宸邑流传开来,随着往来赵都的列国商贾车队,更是以裂变的形势,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传遍了整个天下,甚至直接被送到了列国王宫之中,送到了各国王侯的面前!

薛都大邑,进入薛王更始七年后,薛王妫翊的运气,明显变好,不,准确地说,应该是从薛王更始五年,薛国第二次伐卫开始,薛国的国运,就已经明显变好,国力蒸蒸日上,国战更始连战皆捷!

先是收复了薛国故郡安阳郡,接着又夺取了卫国柁樟郡,之后更是兵不血刃的从卫国手中,拿到了卫武关和卫宬邑!再之后,在更始六年,薛王又通过谈判的手段,兵不血刃的从郴新中三国手中拿到了大量的臣贡金,并成功的迫使郴新中三国向薛国称臣!

而到了更始七年,在经过两年的休整、训练之后,蓄势待发的薛军,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的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便两路出兵,先是拿下了卫宁郡,虽然有点美中不足的是,没能抓住或者发现夏王室宫廷禁卫大将军蒙骜的尸体,但卫宁郡也算是彻底落入了薛军手中。

之后,上将军公孙濯更是兵出中山国,在卫人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就攻入了隆城郡,迫使卫国老将公子央自杀,然后传檄四方,直接招降了隆城郡六邑两关。再之后便是进军卫都亳邑!

大军包围卫都亳邑之后,卫国甚至连半个月都没坚持住,便遣使请降,然后卫都亳邑自个儿便乱成了一团,最后被入城的薛军,将卫君和夏王派到卫都亳邑的监国王子喜,一起拿住,枷送薛都!

前不久,薛王妫翊才刚刚在薛王宫中见到了被枷送而来的阶下囚卫君和夏王子喜,享受了一番胜利者的感觉,之后又是捷报连连,大军已经进抵,并包围了兴夏王都!

十万大军围困兴夏王都,胜利在望,这天下三王并立的局面,马上就要少上一王,而且还是占据着道义和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的夏王,这怎能不让薛王欣喜?甚至于比卫君和夏王子喜跪倒在自己面前,摇头摆尾,乞求自己饶他们一命,还要让薛王兴奋!

甚至于,薛王妫翊已经在幻想着夏王在,这个自称是上天之子,代表着天神掌控天下万民,整个天下名义上的共主的天子,跪倒在自己面前,请求自己饶命的情形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份紧急送到的军报,却让薛王妫翊从兴奋的幻想之中,瞬间回到了现实,甚至于有些怒不可遏!

夏人,竟然假借请降的名义,在薛国上将军公孙濯代表着自己进城纳降的时候,突施冷箭,射杀暗害了薛国上将军公孙濯,从而引发薛军疯狂的报复,对兴夏王都进行了残忍血腥的屠杀,最后更是彻底的放了一把火,将做了这个天下两百多年名义上的中心的兴夏王都,化成了一片废墟!

原本,这件事在薛王妫翊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烧了一座没落的王都么?而且,上将军公孙濯从当初的六国反薛联盟百万大军围攻薛都大邑开始,便崭露头角,甚至薛王还不得不封他为上将军,统领薛国大军,以御六国!

战后,上将军公孙濯的声望,特别是在军中的声望,更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甚至于让薛王妫翊也不得不有所忌惮!好在公孙濯还算是识时务,在瓦解了六国反薛联盟的百万大军之后,自己便上表乞老,请求解甲归田!

薛王妫翊在假模假样的挽留了几次之后,也就顺水推舟,准了公孙濯乞老的请求,给了他一个柱国大将军的荣封,解了他的兵权,将他养在了薛都大邑城中!

一个才刚刚年过五十,而且还刚刚指挥薛国数十万大军,成功的抵挡住了六国反薛联盟百万大军,持续两年的疯狂进攻的,功勋卓着的大将军,就算薛王解掉了他的一切兵权,但也绝对不可能轻易让他离开薛都大邑,真正的归隐山野,甚至于,薛王妫翊根本就不可能让他离开自己的眼线之中!

这样的一个大才,真要是离了薛王妫翊的掌控,说不定转眼之间,就会被天下列国想方设法的拐诱了去!到那时,薛国的大将主帅,可就要成为别国拿来攻击薛国的神兵利器了!

就这样,公孙濯以薛国柱国大将军的身份,在薛王妫翊眼线的监视,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变相的软禁之中,生活了将近三年,直到薛王妫翊下定决心,要一举攻灭卫国,灭掉大夏王室之后,为了统领灭卫的二十万薛军武卒、铁骑,才不得不又重新起用公孙濯,让其统领大军伐卫灭卫!

薛国国中,武将辈出,根本不虞会出现卫国那样,人才不济的情况。但是,在老将公子懋身故之后,重新冒出来的薛军将帅,就只有公孙濯一人,最为耀眼,也最为夺目!

之后的王简,虽然也凭借着训练薛国新军和前一次的伐卫之功,打出了一定的名气!可要让王简统领二十万由薛军武卒和黑甲铁骑组成的骄兵悍将,却也还是有些无能为力,至少,在指挥起来时,王简是绝对不可能做到公孙濯那般如臂指使,让那群骄兵悍将,全都乖乖的俯首听命的地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薛王妫翊,也不得不重新起用公孙濯,统帅二十万大军伐卫!然而没想到的是,公孙濯却在伐卫灭夏之战胜利在望的最后关头,却被夏人射出的一支冷箭暗害,从而引起了薛军疯狂的报复,最终导致兴夏王都被薛军纵火焚烧!

其实,对于公孙濯的意外身亡,薛王妫翊虽然表现得很愤怒,但实际上,心里却是有些暗喜的!当初公孙濯凭借防守薛都大邑的功劳,在军中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就已经让薛王妫翊有些忌惮了。

如今,公孙濯再凭借着伐卫灭夏之功,一旦返回薛国,他在薛国国内的声望,岂不是要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这样的声望,再加上他在薛军军中的权势和地位,又怎么可能不引起薛王妫翊的忌惮?

可以说,夏人射出来的那支暗箭,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替薛王妫翊解决掉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对于薛军屠城,纵火焚烧兴夏王都的举动,薛王妫翊就更没有放在心上了,只不过是一座没落的旧王王都,烧了也就烧了呗,连夏王室都没了,谁还会在意夏王都是不是存在呢?

可是,让薛王妫翊有些恼火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赵侯伊华所写的那篇《夏都赋》,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流传开来,甚至还直接被送到了薛王妫翊的案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