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篇辞赋引发的外交事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篇辞赋引发的外交事件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篇辞赋引发的外交事件

平心而论,赵侯伊华写的这篇《夏都赋》的确不错,辞藻华丽,用词优雅,甚至于细微之处,都可见识赵侯伊华的文字功底,比之当世大家,也一点都不为过,如果没有人代笔的话,仅凭这一篇《夏都赋》,赵侯伊华甚至就可以称之为文学大家!

就连薛王妫翊这个从来没有去过兴夏王都的人,读来都好像身临其境,亭台楼阁,历历在目,甚至于让人产生出一种悠然神往,而且流连忘返的感觉来!

如果不是这篇《夏都赋》其中的一句“薛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话,就连薛王妫翊,恐怕也得为之击节叫好,赞一声妙!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句,却让天下所有读到这篇《夏都赋》的人,都因此而憎恨上了薛人!薛王妫翊,更是几乎被这一句直戳心窝子的话,气得吐血!

薛人一炬,薛人一炬!一把火,可不就将这天下之都,美轮美奂,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化作了一片焦土么?这让读者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怎么可能不义愤填膺,甚至因此而记恨上薛国?就连薛王妫翊,看到这一句的时候,甚至都因此而为兴夏王都感到后悔,扼腕叹息,何况是其他人了?

而那些因为薛军的一把大火,不得不从兴夏王都中逃亡出来的夏人,更是每每看到这篇《夏都赋》,便忍不住泪流满面,伤心不已!兴夏王都虽然早就已经没有了昔日作为大夏王都的繁花似锦,但对于这些逃亡的夏人来说,那却是他们的根,是他们永恒的家园!

而如今,他们的家园,却因为薛人,因为薛人的一把火,就烧成了一片灰烬,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因此而背井离乡,流亡列国,甚至于子孙后代,都只能从赵侯伊华的这篇《夏都赋》中,通过文字,去想象他们曾经繁花似锦的家园!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夏人,甚至包括被薛国灭亡的卫国,因此而流亡列国的卫人,全都因此而记恨上的薛人,记恨上了薛国,对薛王和薛国,甚至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而且,也正因为此,自从这篇《夏都赋》在列国传扬开来后,流亡在薛国境内的夏人和卫人,甚至包括流亡到了薛都大邑城中的夏人和卫人,对薛人的仇恨,更是呈现出了一种爆发性的增长,以至于在薛都大邑城中,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就发生了不下于三十起夏人或者卫人,仇杀薛人,甚至是行刺薛国官吏的事件的发生!

而在被薛国占领的卫国故地,包括柁樟郡和卫宁郡、隆城郡,以及卫都亳邑,这种仇杀、行刺暗杀薛人或者薛军,甚至是薛军将领的事件,就更多了!甚至于在卫宁郡中,更是出现了小股卫人的散兵游勇,打着卫帅公子央或者大夏王室宫廷禁卫大将军蒙骜的旗号,起兵反薛的事件!

这些事件虽然都很快就被薛国驻扎在这些卫国故郡的薛军平息了下去,甚至根本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来,但这些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反薛斗争,就像是野火烧过的原野一样,春风一吹,顿时便又死灰复燃,甚至于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卫国公子卫苏,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这股春风,并且以卫都亳邑城外的岙山作为根据地,面对着进山围剿的薛军,很是打了几次胜仗,虽然每一次的胜仗都不是很大,也就是利用地势之利,击败一次两次薛军的进剿,斩杀几十个,最多一两百个薛军,但这些规模不大的胜仗,在卫苏派出去的斥候,有心的夸大宣传上,却对鼓动卫人的反抗,起到了绝大的催化作用!

甚至于,在隆城郡,卫宁郡,都有打着卫国公子的旗号,假借卫国公室之名,学着卫苏,起兵反抗薛军的举动!

而在兴夏王都,流亡的夏人,更是在《夏都赋》的感染下,也在卫人的激励和鼓动下,对薛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对于一把火烧掉了兴夏王都,毁掉了他们家园的薛人,夏人对薛人的仇恨,可比卫人对薛人的仇恨更加的深,也更加的大!

而且,当初便是一个夏人的义士,从兴夏王都南门城门洞中,射出的一支弓箭,结果了薛军主帅公子懋的一条老命的!流亡的夏人中,更是不乏以此为借口,自称便是一箭射杀了薛军主帅公孙濯的义士,以此号召夏人卫人奋起反抗薛人薛军之人!

总之,随着赵侯伊华的这篇《夏都赋》的广为流传,在整个薛国,包括才被薛国强行并吞的卫国旧地和大夏王都,甚至于连薛国的盟国,出兵共同讨伐攻打卫国的中山国内,都因此而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每天,甚至于可以说是每时每刻,几乎都有薛人,也包括中山国人被卫人或者夏人暗杀,甚至还出现了薛人大户人家的庄院田庄,被流亡的夏人和卫人组织起来的流寇,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庄院中的所有薛人,全都被凌迟凌辱,屠灭得一干二净的惨案发生!

可以说,随着《夏都赋》的广为流传,薛人,包括他们的盟友中山国人,跟被薛国和中山国灭了国的夏人和卫人之间的仇恨和矛盾,也是越发的尖锐和对立了起来!

在薛国和中山国中,已经不仅仅是流亡的卫人和夏人,对薛人或者中山国人的暗杀了,到后来已经演变成了薛人和中山国人对出入其国的所有外国人,都变得警惕和仇恨起来,薛人和中山国人,不仅仅是对流亡的卫人和夏人,加以报复、仇杀,发现一个,几乎就是打死一个,连给对方自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打死,甚至是残忍的凌迟,活活的烧死等等!

到后来,薛人和中山国人,对流亡的卫人和夏人的这种仇恨报复,甚至波及蔓延到了其他国家的身上,对出现在薛国和中山国中的其他外国人,都进行了好几次无差别的攻击报复,甚至因此而残杀了数以十记,甚至是数以百计的列国国人,包括赵人,也包括郑人、莒人,还包括郴人、新阳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薛国和中山国,跟列国的关系,也是陡转直下,一下子变得紧张对立起来!甚至赵郑莒三国,更是因此而派出了特使,前往薛都大邑和中山国都兴昌邑,向薛王和中山侯讨要一个说法!

列国之中,也只有郴国和新阳国两个小国,对此是敢怒不敢言,国人被薛人报复性的残杀了,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而作为曾经薛国的姻亲之国,跟薛国似乎好得穿一条裤子似的的赵国,都因此而派出了特使,向薛国讨要说法,并且要求修改两国的和平友好条约,在其中加入保护赵人在薛国境内的安危,保证赵国商贾在薛国的产业,商队在薛国的行动,不受薛人的干扰破坏等内容!

而对于在薛国因为薛人的报复性行为,而误伤,甚至因此而牺牲的赵人,薛国应当严惩肇事者,并且给与误伤和误杀的赵人一定的赔偿金,作为补偿。在这场内乱中而因此遭受破坏和损失的赵国商人的产业,商队的货物,薛人也应当进行赔偿!

在薛国,赵国特使提出的是这些内容,而在中山国,赵国提出的内容,同样也是这些,甚至还对原本赵国与中山国签订的和平有好密约,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其中对中山国的军贸以及派遣军事训练顾问团等内容!

虽然,对中山国的军贸,和派遣军事训练顾问团帮助中山国训练新军,其实对赵国最为有利,但在外人看来,甚至于在中山国这样的当事国看来,这样的条款,却是对中山国十分的有利,甚至可以说这就是赵国对中山国最无私的帮助、援助!

因此,当赵国特使在赵侯绍兴八年三月,出现在中山国都兴昌邑,提出修改这些条约内容,并且暂停已经进行到了一半的赵国军事训练顾问团对赵国新军的军事训练,想要撤出军事训练顾问团,撤回赵国的时候,中山国是真的慌神了,从中山侯到掌权的中山国相公孙炳,全都慌了神!

甚至于一连好几天,中山国相公孙炳几乎都是亲自登门,登临城东驿馆,求见赵国特使,想要让赵国特使改变心意,不要取消对中山国的这些军事贸易协定和训练新兵的协定。

而赵国特使却是一直咬着不松口,声称想要赵国不修改两国和平友好密约,中山国便需要严惩凶手,并且赔偿赵国商贾、旅人的一切损失,并保证赵国商贾和游客旅人在中山国的一切利益,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不受薛人和中山国人的侵犯!

甚至于,如果中山国不能保证赵国商贾和旅人的人身安全,产业和钱财不受中山国人的侵犯,赵国便要在军事训练顾问团之外,再派遣一支不超过三千人规模的驻军,驻防于中山国境内,专司保护赵国商贾和旅人、产业和财物的安全!

而这,还是赵国,第一次公开打出在外国驻军的旗号!甚至于跟之前薛国派驻郴国的驻军,所用的借口,还都完全不同!当初薛国派驻十万大军入住郴国,好歹还是郴国的‘请求’,是郴国求着薛国,让薛国驻军,以帮助郴国防守!

而这一次呢,赵国可是明摆摆的直说了,派驻中山国的赵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赵国商贾和旅人,在中山国的一切权利,都不受中山国人的侵犯!人数虽然不多,只有区区三千人,但其意义,却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