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八百三十五章 委曲求全的中山国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三十五章 委曲求全的中山国相

第八百三十五章 委曲求全的中山国相

虽然,赵国提出的驻军的要求,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在中山国不能严惩针对赵国商贾和旅人的中山国人的敌视行动和报复性行为,不能够严惩暴徒,保证赵国商贾和旅人的合法利益的前提下,赵国才会向中山国派出一支驻军,以保护赵国商贾和旅人的合法利益!

但是,毫无疑问的,而且有薛国驻军郴国的故事在前,赵国特使提出的这个条件,一下子就带上了浓浓的威胁的意味在其中。而且,这个驻军,可是跟中山国求爹爹告奶奶,好不容易才从赵国求来的赵国军事训练顾问团的意义和性质,可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赵国军事训练顾问团,那是中山国好不容易才求着来的,是来中山国帮助中山国训练新军,而且一年的合约期满后,这支人数在一两千人之间的军事训练顾问团,就得全部离开中山国,除非中山国提出与赵国续约的请求,并且得到赵侯伊华的允许,才能继续留在中山国,继续帮助中山国训练新军。

而驻军,则是明摆摆的,强行要求要驻扎在中山国的领土和城池之中,而且目的更是直白,就是为了保护赵国商贾和旅人的利益!其中的利害关系,就算是没有薛国驻军郴国那一桩旧事,明眼人也能够一眼就看得出来!

当初,薛国与郴国,那可是血盟之国,就因为薛国驻军的为非作歹,肆意妄为,最终导致了两个同宗同祖的血盟之国,最后演变成了生死敌对之国,郴国更是在薛国背后,给薛国狠狠地来了一刀,给了薛国最为致命的一击!

而驻扎在郴国国内的薛军,虽然最终被郴国完全的赶了出去,但是那些薛军给郴国,包括郴侯带来的伤害,却是直到现在,都还让所有的郴人记忆犹新,甚至可以说是恨之入骨的!一国之君,都能被他国驻将给戴了绿帽子,这样的事情,可是翻遍史书都找不出类似的事件来!

所以,一旦赵国驻军中山国,那可就真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会因此而引发些什么灾难性的后果,那可是谁也没法说得清楚的!

而且,也正是由于有薛国驻军郴国的故事在前,所以,一旦赵国在中山国驻军,驻军对中山国,对中山人的提防,恐怕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松懈!而中山国与赵国现在的和平友好关系,也会因此而出现裂缝,甚至于彻底走向对立敌对,甚至因此而爆发战争!

中山国与赵国虽然不接壤,直接爆发战争冲突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但因此而引发两国敌对,对于现在的中山国来说,却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举!

一个敌对的赵国,就算不会正面与中山国爆发战争,但挑拨离间中山国与邻国新阳国、郴国,甚至是郑国的矛盾,进而借刀杀人,借助新阳国、郴国甚至是郑国之手,攻灭中山国,却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中山国,内忧外患一大堆,根本就再也经不起又一次的大战了,就连之前配合薛国出兵伐卫灭夏,那也只不过是跟在薛国这头猛虎后面,狐假虎威罢了。伐卫灭夏之后,中山国也只不过是捞到了一口汤水喝,从薛国手里得到了隆城郡六邑两关之中的隆泉、隆兴两邑罢了!

而就是因为这隆泉、隆兴两邑,再加上中山国跟薛国组成了名义上的联军,联合出兵伐卫灭夏,才最终导致灭国的卫人和夏人,将对薛人的仇恨和怒火,也发泄到了中山国人的身上,从而引发了波及整个中山国的,卫人、夏人的报复性暗杀行为!

而逃亡的卫人和夏人,针对中山国和薛国的报复性的复仇暗杀行为,最终才导致了薛人和中山国人对夏人和卫人的反击,进而发展成对所有外国人的报复性行为,从而才误伤误杀了赵国和郑国、莒国,以及郴国、新阳国等国的商贾旅人,也才导致了现在的赵国和郑国、莒国,三国特使来到中山国都兴昌邑,向中山国君讨要说法的外交事件的发生!

而这一切的根子,如果真要追根溯源的话,好像又要追溯到引起这一连串连锁反应事件发生的赵国君侯《夏都赋》上去,造成这一切后果的,似乎就成了赵国君侯伊华了!

然而,这种话,在当着赵国特使的面时,中山国君,甚至包括中山国权相公孙炳,却是根本就没那个勇气说出口!

甚至于对于赵国提出的赔偿和严惩误伤误杀赵国商贾旅人的凶手的要求,在赵国威胁要停止军事贸易和提供军事训练顾问团帮助中山国训练新军后,中山国权相公孙炳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气吞声,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低声下气地答应了赵国的条件。

最终,中山国跟赵国特使签署了一份保证赵国商贾和旅人在中山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保证赵国商贾在中山国的产业和财物,不受中山国人的侵犯,镇压和抓捕针对赵国商贾和旅人,破坏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一切敌对分子和叛乱分子,并最终赔偿了赵国在此次事件中被误伤和误杀的所有赵人的损失,折合赵国金币总计二十万两!

赵国金币,现在可是跟郑国金币同等流通,而且等值的主要货币,甚至于在列国之中,也只有郑国和赵国,这两国制造的金币,有着这样世界货币的功能!

虽然在流通量方面,赵国是后来者,还远远没法跟郑国相提并论,但若是论制造的精美程度,和辨识程度,以及列国商贾的认可度,赵国金币却是已经跟郑国金币相差无几了,甚至于在跟赵国商业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中,赵国金币的流通量,已经后来居上,反超了郑国金币!

二十万两赵国金币,也就是二十万金,这几乎是中山国大半年的国库收入了,此前中山国与郑国也好,薛国也罢,签订的臣贡金,加在一起,也没这么多!

好在之前中山国跟在薛国身后,伐卫灭夏,虽然只捞到了一口汤喝,但好歹还有一口汤喝,从卫国和兴夏王都中,还是大捞特捞,抢劫到了很大一笔财富,而且给赵国的赔偿,也只是一次性的,不像给薛国和郑国的臣贡金,是每年都要付出那么多!

因此,对于赵国提出的赔偿金,虽然让中山国权相公孙炳恨得牙痒痒,但最终,公孙炳还是咬紧牙关,捏着鼻子认下了这笔赔偿金!

大赵绍兴八年五月,赵国与中山国签订了一份新的和平友好条约之后,因为赵侯伊华的一篇《夏都赋》而引发的卫人、夏人对中山国的复仇行动,从而导致中山国的反击,进而波及到赵国商贾和旅人,被中山国人误伤误杀,从而引发的赵国和中山国两国的外交矛盾,才总算是告一段落!

而眼看着赵国通过谈判的手段,兵不血刃的便从中山国拿到了一笔巨额的赔偿金,而且还跟中山国签订了一份对赵国商贾和旅人十分有利的新条约后,一直赖在中山国都兴昌邑没有离开的莒国和郑国特使,也有样学样,提出了跟赵国特使类似的赔偿无辜死难的莒人、郑人,并且以条约的形式,向郑国和莒国做出保证,保证郑人、莒人在中山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些条约的内容,甚至跟赵国提出的条约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甚至可以认为,郑国和莒国特使拿出来的这些条约内容,直接就是从赵国特使那里照抄来的!

然而,面对着来势汹汹,而且大有一副不答应,便直接要动手的架势的郑国和莒国特使的威胁,中山国权相公孙炳,最终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虽然莒国跟赵国一样,也不跟中山国接壤,但是郑国,跟中山国却是有着漫长的国境线!而且,由于中山国人对外国人的报复性反击行为,误伤了郑人,郑中两国的关系,本来就已经变得矛盾对立起来,郑国在中山国的边境线上,甚至直接摆上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铁骑,随时准备冲进中山国境内!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炳对于来自郑国特使的动武的威胁,自然不可能等闲视之了!最后也只能答应了郑国和莒国蛮横无理的要求,签订新约,拿出巨额赔偿,以消灾解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