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重生战国当霸主 > 第八百七十章 列国形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百七十章 列国形势

天亮的时候,赵福才被斥候营的兄弟,背进了隆兴关。而在回到隆兴关之前,那个小队长便已经先一步派人赶回隆兴关,向上级禀报了赵福受伤的消息。因此,当赵福被背进隆兴关的时候,赵传已经得到了消息,在营区大门边等候了。

看到赵福被背着走了过来,赵传脸色微微一变,急忙上前,关心地问道:“阿福,这是怎么搞的?你怎么受伤了?”

“都,都督,不碍事,不碍事的,就是被赵国的狗爪子咬了一口。”赵福被斥候营的兄弟,背在背上,有些虚弱地说道。

“别说话了,好好休息一下吧。”赵传伸手抓着赵福的手,安抚着说道,说着,又急声催促道:“快,快去传营医,快去传营医!”

一个亲卫慌忙转身跑开,跑去叫军中的营医去了,而其余那些薛军,则背着赵福,径直进了赵福的营帐,将赵福放在了床榻上。

等赵福被放在床榻上后,赵传便又驱赶着营中的其他薛军说道:“行了,你们都出去吧,该干嘛干嘛去,围这么多人在这里干嘛?”

听了赵传的话,那些薛军只得又陆续离开了营帐,营帐中就只剩下了赵传和躺在病床上的赵福。

等人都走完了后,赵传才又压低声音对赵福说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都督,幸不辱使命。”赵福也压低声音说道,只是,一想到赵军竟然在背后偷偷的射了自己一箭,赵福就有些恨得牙痒痒的。

听了赵福的话,赵传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就好。”说着,瞧了赵福一眼,又上前看了一下他肩头上被弓弩射伤的地方,然后又低声说道:“你这伤不碍事吧?”

“没事!”赵福咬牙切齿地说道,“只是,那些赵狗着实可恶,竟然在背后偷放冷箭!”

赵传瞧了一下赵福身上的伤口,然后才又低声说道:“阿福,你应该感谢他们。”

“感谢?”赵福猛地一下瞪大了眼睛,声音也提高了许多,瞪大眼睛瞧着赵传说道:“都督,他们在背后放我冷箭,差点要了小人的小命啊,这还要我感谢他们?谢谢他们不杀之恩吗?”

“是啊,阿福,他们还真的就没想杀你。”赵传瞧着赵福轻笑着说道。

听了赵传的话,赵福有些疑惑不解地望着赵传,却听赵传又说道:“赵军改良了手弩,我看到过他们使用手弩的情形,可以说三十步内,箭无虚发!你肩头上的箭弩并不深,距离应该很近,如果他们真的想要你的性命的话,你现在已经是一具死尸了。”

听了赵传的话,赵福不由得又愣了一下,低声说道:“都督,你是说他们是故意的?”

赵传轻笑着微微点了点头,赵福见状,不由得又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啊?”

“这自然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杀你呀。”

“不想杀我?不想杀我为什么还射我一箭?”赵福更加的疑惑不解了。

“自然是为了释疑,为了不让你在其他人面前露馅。”赵传轻笑着说道。

赵福微微愣了一下,旋即便想明白了过来,他借口肚子痛,去如厕,可一去就是小半个时辰,跟他一起去的那些薛军斥候,自然会有所担心,从而就会寻找过来,如果找到赵福的时候,什么事也没有,可如厕如了小半个时辰,这也太有些奇怪了吧?

而现在呢,将这一切推给赵军,自然也就能够解释得通了,也就能够打消那些跟赵福一起巡逻的薛军斥候心中的怀疑了!

虽然,想明白了赵军这么做的原因,但一想到赵金差点要了自己的性命,赵福心中依然还是有些气不过!

赵传也不再解释什么,伸手轻轻地拍了拍赵福的肩膀,然后才又说道:“好好将养身体吧,这些天就别出门了,就在营区里待着,等你好了,我还需要你去赵军那打探消息呢。”

听了赵传的话,赵福微微愣了一下,然后才轻轻地点了点头,低声说道:“小人知道了。”

赵传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拍赵福的肩膀,正要再说些什么时,却听见营帐外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接着,一个亲卫便掀开门帘走了进来,朝赵传躬身行礼说道:“都督,医官来了。”

“快,让他们进来,好生给阿福瞧瞧。”赵传急忙说道。

“是。”亲卫应了一声,转身掀开门帘,一个营医便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背着药匮的小兵。营医走到赵传跟前,先朝赵传躬身行礼,礼还没行完,赵传便已经上前一步,躬身搀扶住了营医,急声说道:“别行礼了,快,快给阿福瞧瞧伤。”

“是。”营医急忙应了一声,上前走到床榻边,俯身检查了一下赵福肩头上的箭伤,然后才又说道:“都督,福校尉的伤不碍事,只是些皮肉伤,并没有伤着筋骨,老朽开上几贴药,服用后,小心将养几日,便会痊愈。”

“那还不快开药!”赵传急声说道。

“是。”营医急忙又应了一声,转身走到矮几边,跪坐了下去,提笔开始写方子,写好了方子,转手便又递给了身旁的军士,说道:“马上去取药。”

军士躬身一礼后,退出了营帐,营医又起身对赵传说道:“都督,老朽要给福校尉取下肩上的箭头了,还请都督暂避。”

赵传微微点了点头,低声对床榻上的赵福说道:“阿福,你好生养伤,晚点我再来看你。”

“多谢都督,都督事忙,就不用来看小人了。”赵福急忙说道。

赵传笑着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才转身走出了营帐,营帐中,其他闲杂人等,也跟着走出了营帐,只剩下了赵福和营医两人。

很快,营帐中便又传来了“啊!~”的一声痛叫,应该是营医给赵福取下肩上的箭头时,赵福发出的惨叫声。赵传听了,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当初自己在妫昱营中的时候,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旋即大步走开了。

又过了几日,赵福肩头上的伤口已经结痂,都可以出营走动了,而安吉关中的赵军,却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对于赵传通过赵福传递给他们的‘善意’,竟然没有任何的反应,那封密信,就好像石沉大海了一般!

然而,就算是石沉大海,也总能见着几圈涟漪吧?可那封信送进安吉关中,安吉关中的赵军,却连一丝一毫的反应都没有!这不禁又让赵传心中更加的惶恐了几分!

而与此同时,围困隆兴邑的杨荣率领的两万大军,竟然也都还没有什么好消息传来,每天通过快马斥候送回来的消息,都是正在全力攻打隆兴邑,正在全力攻打隆兴邑,可攻了这么多天,就是没有任何的收获,隆兴邑也还在打着卫国公子卫苏的旗号的反抗军手中!

按理说,隆兴邑邑城偏小,而且距离隆兴关也不是很远,不管是以前的卫国也好,还是现在的薛国也罢,将防守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隆兴关中,对于隆兴邑的防守,其实并不是很看重,故而隆兴邑城并不是很高大雄伟,城墙的厚度,甚至连隆兴关都比不上,城中的住户,更是比隆兴关还要少,只有区区两三千户人,一两万丁口!

按理说,这样一座小小的邑城,以杨荣两万薛军的战斗力,就算是用人命去填,这么几天了,也应该已经扫平了所有的障碍,冲进隆兴邑了才是啊!可直到现在,杨荣所部,竟然都还没能攻破城池,冲进隆兴邑中,这可就真的有些让人怀疑了!

不过,赵传派出去的斥候,甚至包括他派出去的亲卫,派出去监视杨荣他们的耳目,所有人发回来的情报都几乎都是一模一样,杨荣每天都在拼命地督促薛军攻城,可小小的隆兴邑城,就好像磐石一样,岿然不动,还每次都能让杨荣铩羽而归,在隆兴邑城前丢下几十上百具尸骨来!

以至于,赵传都有些怀疑,杨荣攻打的不是隆兴邑,而是隆城郡吧?城中防守的也不是卫公子苏的那区区几千卫国反抗军,而是几万大军,否则,杨荣怎么可能到现在都还打不下一座小小的隆兴邑?

怀疑归怀疑,不过,杨荣每天传回来的消息,也似乎没什么坏消息,而且杨荣也没好意思再向赵传请求支援,因此,赵传也就懒得去管,反正,杨荣带去的那两万薛军,绝大多数,都是已故的征西大将军妫昱的旧部,能够多消耗一些,对赵传来说,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情!

而与此同时,赵国新都,赵王宫中,赵国君侯伊华,正将一份密信,递给了身边的赵国丞相张宣,说道:“先生,您看看这份密信。”

张宣接过密信,很快地看了起来,在他看信的时候,伊华还在一旁说道:“这是国尉府刚刚送进宫来的密函,薛国镇西都督赵传,意欲投赵,不知先生以为,该如何处置?”

经过将近七天的时间,云中郡安吉关中收到的赵传的密信,终于被送到了赵国新都赵王宫中,送到了赵侯伊华的手上。

张宣很快看完了手中的密信,然后又将密信递还给了一旁的内宦,沉吟了片刻,张宣才又说道:“君上,在回答君上的问题之前,臣有一事,还请君上明言。”

“什么事,先生请讲。”伊华反问道。

“君上,臣敢问君上,是否已经做好了跟薛国全面开战的准备?”张宣朝伊华微微躬身说道。

伊华微微愣了一下,沉吟了许久,才又说道:“先生,现在的情形,不是我赵国想不想要跟薛国全面开战,而是薛国想不想要跟我赵国全面开战啊!”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才又说道:“如果能不跟薛国开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哪怕只是两三年,以赵国现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那时,薛国与赵国之间的实力,都将完全发生逆转,那时,就算薛国再威胁要与我赵国开战,我赵国也完全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说着,伊华又抬头瞧了张宣一眼,旋即又说道:“当然,现在薛国若是真的想要与我赵国开战的话,我赵国也绝对不会害怕,只是,现在的改革进程,就将因此而中止了。半途而废,我这心中,始终还是有点不甘心啊。”

张宣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等伊华说完后,张宣这才又说道:“那君上现在是不希望与薛国开战咯?”

听了张宣的话,伊华却不由得苦笑了一下,瞧着张宣说道:“先生,这事能由我赵国做主么?”说着,又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才又接着说道:“先生也看了王嵇从薛都大邑发回来的密函,还有四大密卫发来的情报,薛国是真心实意的想在跟我们谈判么?不是!薛国这就是在利用谈判,忙着调兵遣将,进行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呢!”

听了伊华的话,张宣也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薛国的确是在为战争而做着准备,薛王登基,继位为天子,天下列国,到薛都庆贺者,少之又少,薛王自觉丢了面子,自然想要通过战争,把丢掉的面子再找回来了。”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张宣又说道:“而我赵国,当初不仅没有去参加薛王的继位大典,如今更是公然与薛王唱反调,拥立王子无咎,薛王心中能痛快才怪呢!而薛王想要拿我赵国开刀,在教训我赵国,警诫列国的同时,又还能除掉王子无咎这心头大患,这样好的机会,薛王怎么可能放过?”

听了张宣的话,伊华不由得也长长地叹息了一口气,说道:“看来,薛赵之战,已经是在所难免了!”

张宣抬眼瞧了伊华一眼,然后又说道:“就算没有君上拥立王子无咎之事,薛赵之间,也绝对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除非君上真的忘了杀父之仇。”

张宣话音刚落,伊华便勃然变色,厉声说道:“怎么可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伊华如何能忘?”薛国与赵国的百年世仇,伊华怎么可能忘得了?就算他是穿越来的,跟这个位面时空中的那个所谓的君父,其实并没有任何的亲情,但他这个肉体跟君父的血缘关系,却是不可否认的!

而当初,伊华之所以选择性的忘却薛国与自己的杀父之仇,也不过只是想要给赵国争取到一个自我喘息的时机罢了!当时的赵国,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了,就连国内,都已经到了十室九空,所有的战争潜力,几乎全部被榨干,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跟薛国达成和平协议,实现外部环境的安稳,赵国根本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内部改革,而如果不能进行内部改革,赵国所要面临的结局,就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彻底的走向灭亡!

因此,当时摆在伊华面前的,最要紧的事情,不是替父亲报仇,而是谋求赵国国祚的延续,保证赵国还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而不是被人连根拔起!

因此,在继位之后,伊华才不得不暂时压制住心里对薛国的满腔怒火,几乎是卑躬屈膝地请求薛国将薛国公主嫁给他,从而让薛国将所有的注意力,都从赵国身上移开,这才让赵国得到了一个暂时的喘息的机会,获得了几年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从而才让伊华在赵国国内,得以推行全面改革!

而如今,赵国虽然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但至少,各方面的改革,都已经在伊华的强力推动下,正在稳步施行着,而且改革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成果,也在逐步的显现着,可以说,改革的大车已经启动,而且已经步入了正规,几乎不大可能还有人能够螳臂当车,阻挡住赵国改革的进程!

只是,如果在这个时候,赵国发生大战,而且是一场事关生死存亡的国战,改革的进程,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甚至于被迫中止,却是连伊华也不清楚!但是,再想要让伊华如同当初继位之初的时候,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去乞求薛国的饶恕,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一方面,伊华自认为自己不可能再做到那样低的态度,薛国,或者说薛王妫翊,也不可能再相信他,除非伊华能够把刚刚拥立的夏王无咎给杀了!但那样一来,伊华,或者说赵国的名声,也就彻底的臭了,天下列国也都绝对不可能再相信伊华,相信赵国了,甚至于很有可能,就连丞相张宣,恐怕都要因此而跟伊华心生间隙,甚至于离开赵国的!

那样的情形,自然不是伊华所希望看见的!

而另一方面,薛王妫翊都已经在为薛赵全面开战而进行暗中的准备了,赵国这个时候还心存幻想,希望能够与薛国和平共处,那无疑是痴人说梦,伊华不仅不能过自己心里那一道坎,就连国内的军方、朝堂上,甚至是乡野民间的舆论那一道坎,他都根本没法子过!

而且,薛国现在要的,也不再是一个姻亲盟国,而是一个如同郴新中三国一样,要向薛国称臣纳贡,缴纳臣贡金的藩国、属国!因此,无论如何,伊华都不可能再如同继位之初那样,再通过卑躬屈膝的姿态,去寻求与薛国的和平共处了!

因此,现在摆在赵国和伊华面前的,有且只有一条道,那就是跟薛国对抗到底,再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听了伊华的话后,张宣抬眼瞧了伊华一眼,然后才又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与薛国开战了!”

伊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只是,先生,薛国毕竟是天下强国,仅凭我赵国一国之力,想要硬抗薛国,还是有些困难,就算能够挡住薛国百万精兵,将之挡在云台关外,可是,大战过后,我赵国的经济民生,却也难免困顿。”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伊华才又说道:“先生,你看有没有可能,再组织起一场六国反薛联盟?”

听了伊华的话,张宣微微沉吟了片刻,然后才又说道:“现在天下列国的形势,诡秘迥异,与当初六国反薛联盟之时,已是大不相同,想要再组织一次六国反薛联盟,难。”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张宣又接着说道:“列国之中,郴新中三国国事已经疲软,经济萎靡不振,从我赵国商贾与郴新中三国每年的商品贸易往来中,便可见一斑,郴新中三国已经连续两年,与我赵国的商贸经济往来总量不到十万金了,与列国之间的商贸经济往来,就更少了。”

“从经济贸易往来,反推郴新中三国的国库收入,可见,郴新中三国现在每年的国库收入,撑死了只有二三十万金,而这些岁入中,扣除掉公室开销,政府六部各种开销,以及每年上贡给薛国的臣贡金外,能够用于军方,充作军资的金钱,就更少了!”

听到这里,伊华也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从国尉府派去郴新中三国的军事训练顾问团,反馈回来的消息,也可以知道,郴新中三国已经没有多少战争的潜力可以挖掘了,而且中山国中,权相公孙炳和国君以及公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愈演愈烈,说不定什么时候,双方的矛盾就会彻底激发,从而走向激烈的对抗之中!”

“而郴国,处于三大强国的夹缝之间,为了生存,郴国既不敢得罪郑国,又不敢得罪薛国、莒国,面对三国强盗般的勒索行径,郴国也只有委曲求全的份,向三国分别称臣、纳贡,每年光是臣贡金,就差不多消耗了岁入的一半。”

听了伊华的话,张宣也不由得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没错,三国之中,稍微好点的,就只有新阳国了。只不过,前不久四大密卫才刚刚发回来消息,新阳国君王信病重,恐怕熬不过今年年底了,而太子王僖,虽然还算是精明,在列国储君之中,也算是拔尖的。”

说到这里,张宣又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只是,政权交替,王僖必定会以求稳为上,想要让他在这个时候,与薛国交恶,也不大可能。”

“没错,郴新中三国,肯定是指望不上的了。”伊华也微微点了点头,停顿了一下,却又问道:“那郑莒两国呢?郑国和莒国,能否与我赵国,一同出兵攻薛?哪怕只是在薛国攻打我赵国的时候,从背后对薛国发动攻击,牵制一部分薛军,对我赵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