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母妃?”

人群后一个软糯糯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转头看。

只见李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外头。他面色苍白,一脸茫然地看着场内的一切。然后怔怔地问了一句:

“母妃,孩儿下课了。您不是说晚上一起包饺子吗?”

这一刻,贵妃心中所有的愤怒被这突然而至的一声母妃冲得七零八落。她一度迷糊的头脑终于猛的清醒了过来。

她双眼一闭,两行热泪潸然而下,于此同时,手中的长剑也哐当一声砸落在地。全身像是被抽去了灵魂一般,哗啦一下瘫软了下来,往地上栽去。

“贵妃?”

李佑大叫一声,双手接住了倒下的贵妃,随即冲着殿外大喊:

“快传太医!”

江书晚默默吸了一口气。

这一仗,李佑又赢了。

昏迷不醒的贵妃被送回了长春宫,地上熊副将哭得稀里哗啦。来不及等他庆幸自己劫后余生,李佑已经宣布道:

“熊副将劳苦功高,封定南伯,赐居京都,赏银万两,良田百顷。往后就不必回陆北风吹日晒了,留在京都享福吧。”

熊副将黑红的脸一愣,旋即磕头谢恩。

众人退去,殿内只留下了江书晚和李佑二人。

江书晚看着李佑一张不喜不悲的脸,心里不禁打了个寒战。

她虽知李佑心机深,长于谋算。但这是她第一次直面李佑的手段,她看着李佑面对朝臣的圆滑,看到李佑对面贵妃的阴狠。她甚至怀疑,李乾也是李佑特地叫人找来的。

他太知道人的弱点和欲望了。

他用贵妃,牢牢锁住了上柱国。

用一个李乾,牢牢锁住了贵妃。

又用一个定南伯的爵位,牢牢锁住了熊副将。

“晚儿,朕好累。”

李佑坐在榻上,伸手抱住了江书晚的腰。他把脸埋在江书晚的怀里,喃喃道:

“晚儿,朕没有舅舅了。”

说着,肩头微微地颤抖起来。

江书晚不知道他这一刻是真情流露还是继续在演戏。她看到李佑的鬓角居然有了几根白头发。

李佑才二十七岁。

她轻轻地拍着李佑的背,安慰道:

“皇上,您还有臣妾呢。臣妾和璟儿、长乐都是您的家人。”

……

贵妃这一倒下,就再也没起来。

当晚她就沉沉地烧了起来,人烧得迷迷糊糊,嘴里还一直说着胡话。

李佑派了太医院所有的太医过去诊治,出来都一个个诚惶诚恐地请求皇上开恩。

李佑大怒之下,砍了几个太医泄愤。

每日下朝他都去长春宫看贵妃,还亲自喂药。

对李乾更加关怀备至,不仅亲自盯着功课,甚至常带着李乾一起去御书房听政。

朝野上下一时传为美谈。

甚至隐隐有传言,说皇上要立贵妃为皇后,李乾为太子。

上柱国死的消息传到陆北,陆北的老将领一度群情激愤。有几个甚至要带兵南下,发誓要荡平南蛮为上柱国报仇。

李佑下旨安抚,顺便真的调了闹得最凶的那几个将领到西南驻扎。

又过十日,下旨任萧策为陆北大营大将军,提拔了一批新将领,几个老将也被提了副将,高官厚禄待之,却不赋予实职。

陆北的风凛冽,陆北的人单纯又质朴。

等有那么几个聪明人反应过来的时候,陆北的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上柱国经营了十几年的陆北大营,已经被李佑和萧策联手拆得面目全非。

……

重华宫里,江书晚听完冬菊的汇报,点头道:

“贵妃娘娘心力交瘁,此番病情更是沉重。你作为长春宫掌事,更要事必躬亲,好好侍候娘娘。一有什么异样赶紧来报。”

冬菊道:

“宛妃娘娘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

说罢就退了出去。

汀兰近前来,附身道:

“娘娘,您说贵妃娘娘难道就此妥协了?听说她当年可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女英雄也架不住这么多年的摧残。这回她被皇上囚禁那么久,又死了父亲,这种打击一般人哪里受得了?你是没瞧见,那日在承乾殿,她拔剑的架势,本宫瞧着她当时是真的想杀了皇上以解心头之恨。

还好,她停手了。”

江书晚想起当日的情形,还有些不寒而栗。

贵妃手握长剑,面色狰狞的样子时时浮现在她面前。那一刻的杀意,她明显的感觉到了。若不是二皇子李乾的出现,真不知当时会如何收场。

“那娘娘的意思是,贵妃为了二皇子最终选择了忍气吞声?”

江书晚摇了摇头。

这些天她一直紧紧盯着长春宫的一举一动,可贵妃一直昏迷,每日汤药流水一样的送进去。日常见的也都只是李佑和太医们。除此之外,根据冬菊的汇报,也不见其他异常。

但是,贵妃总归是贵妃。

她是上柱国的女儿,是从小在千军万马中长大的,她不是一般的女人。更何况,李佑为了展现他对上柱国的孝心,展现对贵妃的情深一片,对她和二皇子李乾更加的宽仁。

上柱国的班底虽然死的死,散的散,但他们一向对上柱国忠心耿耿。若是有一日知道上柱国真正的死因,知道他们陆北的大小姐被皇上囚禁的真相,还不知会引发怎样的骚乱?!

萧策身陷陆北,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了。

这些都不得不防!

……

承乾殿里,李佑看着跟前年幼的儿子,问道:

“最近弘文馆的先生都教了些什么?”

李乾双手合十,恭敬地一躬身,口齿清晰又利落道:

“回父皇,先生昨日开始教授《五帝本纪》。”

“说到哪里了?”

“回父皇,先生讲到‘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李佑闻言笑道:

“那乾儿可知其解?”

李乾低头道:

“回父皇,儿子以为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则家庭和睦,邻里真诚,万事可成。正如父皇孝敬太后,关爱母妃,同赵王叔、燕王叔兄弟和睦,是儿子的榜样。”

李佑点点头,食指轻扣桌面,面上却闪过一丝诡谲的神色。

“不错。乾儿功课学得好,继续努力。今日可有去看望你母妃?”